《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术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刘建平,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1994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课程毕业后赴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留学:2003~2007年攻读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课程,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留学两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中日关系与中国政治、外交,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开放时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有论著《新中国的原点》和译著《日本新保守主义》、《日本人的战争观》出版。
中日关系,是一个反复出现周期恶化的复杂政治问题。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再到“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日本的作为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就在不久前,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再次使得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并引发新一轮的反日风潮。一时间“...
评分2010年9月7日,中国东海钓鱼岛附近,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西北偏北约12公里的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相撞,日方扣留我渔船及船长,中日危机再次爆发。这次事件是中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揭开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伤疤。 从中国人的感情上来说,中国人是不会...
评分解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面的“不正常”历史(书评) 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表述中日关系的用语。中日人民友好,是中日关系的基调。这两个主调和基调,是研究者和学者们的主要论调,也是中国官方的一贯表态。 前段时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被撞、船员及船...
评分当我掩卷合书时,恰巧QQ弹出了一条新闻:美方宣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钓鱼岛一役再次雪上加霜,其实早先坊间各种流言蜚语已经不胫而走,民众的争论焦点自然集中在打或者不打上,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考虑的无非是侵犯或者欺负的问题,至于成因或者多年的纠葛一直不属于...
评分今时中日关系可以说是跌到了1972年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按照刘建平先生的观点,这是周期性恶化理论的体现。刘先生的观点相当准确地抓到了习近平上台前的中日关系的规律,但是此一规律是否依然有效?按照书中的观点推演,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现今日本对中国...
不同于常见的对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简单粗暴的概述,本书详细的梳理了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共对日关系的结构性脉络,揭示了中日关系“周期性恶化”背后必然的政治学逻辑,所谓“以民促官”“人民外交”实属缺乏实证研究的意识形态想象,获益良多
评分又到交读书笔记的时候了,sad..
评分学术意义上填补了战后中日关系研究的空白,抽丝剥茧的分析揭示了历史真相和政治逻辑,以此便值得力荐。作者虽然站在中国的立场上驳斥日本,但是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外交的混乱和“政治性”。最终归于“蔑视”的心理学结论,恐怕是为了回避难以触及的敏感原因。中日关系的未来,依然是“烂尾”的历史循环。
评分中国被日本玩的团团转
评分读完憋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