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日关系

战后中日关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刘建平
出品人:
页数:285
译者:
出版时间:2010-9
价格:4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9715703
丛书系列:近世中国
图书标签:
  • 中日关系
  • 历史
  • 日本
  • 国际政治
  • 国际关系
  • 外交史
  • 刘建平
  • 日本研究
  • 战后中日关系
  • 中日关系
  • 战后历史
  • 外交关系
  • 历史研究
  • 东亚关系
  • 中日友好
  • 冷战时期
  • 国际关系
  • 历史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术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作者简介

刘建平,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1994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课程毕业后赴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留学:2003~2007年攻读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课程,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留学两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中日关系与中国政治、外交,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开放时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有论著《新中国的原点》和译著《日本新保守主义》、《日本人的战争观》出版。

目录信息

第一章导言:历史再探讨的意义和理论新思维的可能性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一)中日关系论的意义危机
(二)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战后中日关系研究对学术发展的意义
二学术史与研究概观
(一)中国方面的研究概述
(二)日本方面的研究概述
(三)先行研究的比较特征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
(三)本研究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新中国对日外交的原型
一野坂参三的延安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日本认识
(一)野坂参三与中共日本研究的开端
(二)野坂参三对中共日本认识的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的日本认识及其历史局限性
二新中国的“一边倒”国际战略与对日外交的始动
(一)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的对日政策原则
(二)新中国对日外交的起步
(三)亚洲冷战体制与新中国对日外交的目标、模式
第三章冷战国际政治体制下“人民外交”的展开及其挫折
一人民友好意义的“人民外交”
(一)协助日侨回国
(二)“人民间”贸易协议
二以民促官意义的“人民外交”与冷战体制的结构性障碍
(一)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提出
(二)以民促官遭遇困难:美国因素和台湾问题
第四章政治经济“分离”与“不可分”的原则较量
一日本的敌视、蔑视立场与中国对日外交的政治整顿
(一)引爆中日关系的导火索:从“刘连仁事件”到“长崎国旗事件”
(二)厘定原则:中国对日政策调整的过程与逻辑
二政治经济分离:国民外交攻势下人民外交的民间化转型
(一)贸易三原则——国民外交取代人民外交
(二)民间贸易体制的确立——政治经济分离
三政治经济不可分:军国主义复活危机中人民外交的复权
(一)军国主义复活:冷战转型期的东亚政治和历史心理
(二)象征对抗:民间贸易的再“人民外交”化
第五章邦交正常化:“法律解决”与“政治解决”的攻防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问题把握
(一)作为“战后处理”程序象征的“日中关系正常化”
(二)作为“唯一合法”主权确认的“恢复中日邦交”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分析
(一)“政治解决”的思路与试探
(二)“法律解决”的战术与效果,
第六章结论:中日关系的历史连续性结构和周期性恶化的原理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当我掩卷合书时,恰巧QQ弹出了一条新闻:美方宣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钓鱼岛一役再次雪上加霜,其实早先坊间各种流言蜚语已经不胫而走,民众的争论焦点自然集中在打或者不打上,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考虑的无非是侵犯或者欺负的问题,至于成因或者多年的纠葛一直不属于...  

评分

解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面的“不正常”历史(书评) 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表述中日关系的用语。中日人民友好,是中日关系的基调。这两个主调和基调,是研究者和学者们的主要论调,也是中国官方的一贯表态。 前段时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被撞、船员及船...  

评分

我总分不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仅是名称相似,更是都以严谨学术精神做事,同样的严谨详实为我们解译了“近世中国”之种种。 书中中心时间节点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各种民族情感最直接最复杂的时期,也全面解析了中日在战争...  

评分

中日关系,是一个反复出现周期恶化的复杂政治问题。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再到“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日本的作为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就在不久前,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再次使得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并引发新一轮的反日风潮。一时间“...  

评分

因为“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关系再度恶化。事实上,中日关系从来就没有让人安心过,就像是怀揣着的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什么起因就会被点燃。对于中日关系,或许是应该认真反思了,它确如书中所总结的,时时呈现出“周期性恶化”。 这个问题是要追溯到建交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从建国到中日建交之间这段时间中日关系的反思,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又决定将来,解铃还得从土鳖身上,今天它已有足够的力量,不该再延续过去的思路了。

评分

提出了尖锐的观点,厘清了一些迷思。不过论战式的写法和饱含愤懑、有时近于意识形态化的行文影响了对观点的强有力论证,尤其在史料方面,比诸观点的“烈度”,显得有些薄了。

评分

看多了那么多对中日关系指手画脚的,这本则更为实事求是。

评分

昨天刚说没有好的中日研究书,今天得到了一本,亮点颇多!!!!每个对中日研究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看~~~~

评分

殺書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