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承论与乡土生活研究法》为“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的两本概论书《民间传承论》、《乡土生活研究法》的中文合译本。其中《民间传承论》是柳田国男系统阐述民俗学理论方法的著作,书中对民俗学的意义、特色、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民俗资料的分类、内容等作了详尽的说明,体系严整。《乡土生活研究法》,同样以方法论为主要内容,但面向一般读者的概论性性质更为突出,对“救世助人”这一民俗学的社会使命的强调也更为明确。
1、民俗传承论的“术” 民俗文化的传承却很少有“术”层面的讨论。 1934年出版的《民间传承论》中,柳田國男将民俗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生活外形,可以称为观察采集,或者旅行者的采集,也可叫生活技术志。 • 第二部分是生活解说,可称为访谈、观察采集,...
评分1、民俗传承论的“术” 民俗文化的传承却很少有“术”层面的讨论。 1934年出版的《民间传承论》中,柳田國男将民俗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生活外形,可以称为观察采集,或者旅行者的采集,也可叫生活技术志。 • 第二部分是生活解说,可称为访谈、观察采集,...
评分1、民俗传承论的“术” 民俗文化的传承却很少有“术”层面的讨论。 1934年出版的《民间传承论》中,柳田國男将民俗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生活外形,可以称为观察采集,或者旅行者的采集,也可叫生活技术志。 • 第二部分是生活解说,可称为访谈、观察采集,...
评分1、民俗传承论的“术” 民俗文化的传承却很少有“术”层面的讨论。 1934年出版的《民间传承论》中,柳田國男将民俗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生活外形,可以称为观察采集,或者旅行者的采集,也可叫生活技术志。 • 第二部分是生活解说,可称为访谈、观察采集,...
评分1、民俗传承论的“术” 民俗文化的传承却很少有“术”层面的讨论。 1934年出版的《民间传承论》中,柳田國男将民俗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生活外形,可以称为观察采集,或者旅行者的采集,也可叫生活技术志。 • 第二部分是生活解说,可称为访谈、观察采集,...
贵近现代史行当所有做社会生活物质文化史的统统要达到这个水平才行!
评分1、思想根基是寻根、民族主义,批判性弱 2、日本民俗学史的突破是转向田野调查 3、民间日用、语言文字、民族性是真历史,由此构建民族国家 4、方法上重出立证法、方言周圈论在今日已有反思(《理论与方法》)
评分旅途中看的,相当长见识,本书是导论性质的,所以许多东西只是点到为止,中国什么时候才出版柳田国男的全集啊!!!
评分史外史的写法
评分“解说”部分p5页倒数第5行,“泽”字是“译”字的笔误。p11第一段,“认”为“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