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十五章》内容简介:作者不落红学研究的窠臼,另辟蹊径,将《红楼梦》搁置到由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史、文学史、美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术体系构成的多维空间进行解构论述,将其阐释成为一种崛起的人文精神,引导读者向上可以厘清汉语文化的历史脉络,向下可以纵观文化历史的大致走向,向外可以全景关照西方文化的演变历程。
作者行文汪洋恣肆、才气横溢,阅读此书,可以感到一种率真人文激情扑面而来。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木心论》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李劼认为,拿掉《红楼梦》,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就没有了;拿掉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一张美丽面孔就没有了;拿掉先秦诸子,中国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剥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重新整合,李劼三部曲《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等书,即尝试提供整合的大致框架。就近而言,是没多少人真正读懂的《红楼梦》、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壁立千仞的陈寅恪等一脉文化香火的承继。而从先秦六柱,重新厘定杨朱贵己、李耳无为、墨翟兼爱、管仲人本、公孙龙非马、庄周逍遥的思想光谱,六位大家犹如六根支柱(需摒弃的是儒家法家之荀况的帝王术、商鞅的军国主义理念、韩非的权术等),乃至《山海经》神话中的人文风貌,上古伏羲先民的全息智慧。背后一以贯之的思想线索,即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被历史掩埋的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前半部分认认真真,最后两章略有潦草的看完了。老实说,这并不是一部循规蹈矩的红楼梦研究著作,而更像是化红楼为一处处可见隐喻的历史意象,灌注作者自己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颇富个性理解的大书,所以书名如此。“之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写努力,就是从这部论《红楼梦》...
评分一口气憋住看完开篇几章,有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作者似乎认为开篇的神话是对上古神话的承袭,以纯真之道跳脱五千年的桎梏,端的是文化式微之路上一朵奇葩。 猴哥也是女娲补天故事的沿袭,为什么要说人家的取经是对权贵的献媚呢,按作者的思路不该是求取真经至善之纯、追求灵...
评分 上海人李劼 《红楼梦》: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历史文化地标——台版《论红楼梦》自序 2013-10-12 18:05:231790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经典一样,《红楼梦》也颇具地标意味,并且也同样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圣经·新约》,歌德《浮士德》呈示有关荷马史...
评分作者推崇贵族式的审美无可厚非,但因此一味批判平民式的现实就有些过了。不同阶层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诉求,社会发展本身也有制度方面的需要,不能顾此失彼。 此外,作者重商周而轻秦汉以降亦是如此,须知,商周以前文化演进尚浅,许多东西仅停留在神话的层面,并不如后代有...
评分一口气憋住看完开篇几章,有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作者似乎认为开篇的神话是对上古神话的承袭,以纯真之道跳脱五千年的桎梏,端的是文化式微之路上一朵奇葩。 猴哥也是女娲补天故事的沿袭,为什么要说人家的取经是对权贵的献媚呢,按作者的思路不该是求取真经至善之纯、追求灵...
I207.41/4446-3需要花时间
评分I207.41/4446-3需要花时间
评分十一章老祖宗的牌桌阴影写的让我掉泪,木石前盟到底是被谁给扼杀的呢。宝黛就像棋局里的棋子,想要扒开迷雾奋力冲开重围去也不得,人生如棋局局新,他们不由自己,受人牵制,最后把黛玉推向深渊的是爱她的老祖宗,何尝不悲哀呢
评分能把红楼梦讲好的人不多,这本书值得看。
评分不读也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