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一部激憤之書,也是一部悲憫之書。在中國小說史上,無論是世界觀、價值觀、修辭學,還是對讀者所帶來的令人不安的巨大冒犯,《金瓶梅》都是空前的。時間的流逝從未減損它的「毒素」或魅惑力。然而,在《金瓶梅》的闡釋史上,雖說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知音般的讀者和研究者,同時也積壓了越來越多的誤會和曲解。
本書作者格非是中國著名的小說家,在反復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他決意把《金瓶梅》放置於十六世紀前後全球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革的背景中去考察,如果不聯繫明代的社會史和思想史脈絡,《金瓶梅》中涉及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得不到很好的解釋。《金瓶梅》所呈現的十六世紀的人情世態與今天中國現實之間的內在關聯,給作者帶來了極不真實的恍惚之感。這種感覺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作者感到我們至今尚未走出《金瓶梅》作者的視線。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所遭遇的一切,或許正是四、五百年前就開始發端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大轉折的一個組成部分。
為了讓那些沒有讀過《金瓶梅》或不喜歡《金瓶梅》的讀者也能瞭解本書的大意,作者有意借用了隨筆體和例話體的寫作方式。
格非(1964-),江蘇省丹徒人。現為清華大學教授。198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著名小說作品包括《追憶烏攸先生》《迷舟》《褐色鳥群》《青黃》《春盡江南》《隱身衣》《邊緣》等。作品《人面桃花》曾奪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第二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这书一半本给我感觉不是写金瓶梅,是借着金瓶梅抒发作者自己对“四五百年前即已发端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转折”的见解。但格非既不是社科学者,又非精通明史科班出身的史学家,题目拉得大,架子搭得高,又有什么用呢?写金瓶梅里的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当然是好题目,但不该是这种泛泛...
评分春节期间逛三联,带回这本书,放在床头(有时还不能在床上看,太沉了)断断续续到今天看完。感觉还行,但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沉浸于一个专业的人如何拓宽视野,将另一个专业的东西引进来。 此联想自然首先来自这部书的内容和写法。格非是文学家,既有文学作品又有文论作品,在这...
评分读完此书深感惆怅,依然只为金瓶梅。 相比于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而言,两本评书可以作互补相看,虽难免有一些人物、情节评论的重叠,但切入角度新颖而深刻。《金瓶梅》的声色自不必说,然为了引出虚无这个概念,作者在卷一从《金瓶梅》的创作年代入手,阐述了其时代背景...
评分醒目:本文所介绍之内容,请看官就标题掂量后自行取舍,认同而观者即为成人有承受力之人,概不欢迎心中猎奇,腹中淫猥,而脸面正俨者。 另,本文很多内容为摘记,如有出格,请联系原作者批评指责,切勿跨省。写至半幅时发觉越写越多,越写越乱,时日太短,我给自己要求的...
评分格非老师写的很匠气。 金瓶梅在我看来,是一部草莽书,为何?因为话语求真,生动活泼,甚少有文人过饰的感觉。但是呢,它又是一部文人书,究竟是凡夫看过去,俚俗的存在心里,悲悯的却忘在脑后,没有点儿读书量很难觉出他好来。 总之读过之后,市井生活里人情世态生动浮潜,...
书名清雅得当,牛津版装帧漂亮。作者读金解金之作,偶尔能拣出珍珠。
评分第一卷经济法律读来还是比较引人入胜的 细细品味 也就体味了被禁是有原因的 毕竟晚明和任何一个朝代都一样 第二卷第三卷 作为非文学专业的人就不做画蛇添足的评价了。
评分格非序言中提及的北大馆藏崇祯本系藏书家马廉藏书。
评分文笔极好的文论著作,虽然将文学作品置入文化与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的方法并不鲜见,某些观点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格非将《金瓶梅》与十八世纪法国情色文学相较,及其与《红楼梦》哲学观点的相互映照,仍称得上独出机杼。
评分“脱裤看这个”系列,完全没声色内容,能将文学评论写得细致入微又能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史、文学史综合论述,读来完全不枯燥,不失为一本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