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其实这本小书中收入的四篇我似乎都在别的地方读过了,第一篇很明显是他的博士论文里的一章。不过再次重读还是有新的体会。陈老师算是把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散文这一块打通了,许多论断都于一般人难以瞩目处破土而出,很是了得。此书的唯一毛病就是第三篇中的人物出生年份至少有三处明显错误,其实这样的学术文章根本无需标注生卒年,而且我觉得这种错误不应该是陈老师犯的,编辑把关也太不严了。
评分主题都非常引人,却读得磕磕绊绊,尤其是前两篇,总觉得像是在读罗志田。大抵是因为条理过于繁杂,不易厘清。如第一篇分述史传和诗骚两个传统的影响,然每一块之中的思路并不明显,材料太细,是以枝蔓丛生。第二篇的文脉更是飘忽不定,复古vs革命之辩证虽大意可明却颇费思量,反倒是桐城选学一节渐入佳境,大有可观之处。吊诡的是,后两篇文平字顺,思辨力却似乎不比前作。然后就是此前读知堂都太马虎了目测不知道漏了多少微言大义……至少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必须重过啊。
评分陈平原主编,葛兆光参与,Awsl!2018年
评分先做了解
评分收入了四篇长文。第一篇的观点是对其博士论文的专注化和拓展,专门结合了“新小说”和五四时期的创作来谈,比较系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声音的中国”,即演讲和演讲著作的论述,别出心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