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陈老师长于叙述绵密,铺排史料。且史料中常有睿智发现。 以上四篇,尤其是后两篇,感觉更适合做读书札记一类的小文章,要不然就该是博士论文的导论,铺得如此之大又点到而止,让人遗憾。前两篇理论抱负很强,概念上自我作古,八十年代学者字里行间有着“我辈数人定则定矣”的气魄。现在的年轻一辈大概不会这么做了。 ps:补读发在《读书》上的《学术史视野中的述学文体》,一是确实是系列研究的计划,二则看到“悬的过高,力所不逮”的“自家表述”,疑惑冰释。
评分四篇论文中最喜魏晋风度一篇,巧妙的串联了五四时期也魏晋散文,皆是乱世,皆出大家
评分陈大师的资料没得说的,虽然这不是一个很有趣的讲故事的人。但是,从他的议题出发,开始罗列资料,某方面讲起来,总觉得有点落差。雄心很大,故事却碎,碎到最后,作者也并不想粘起来。还有,比如从文艺复兴说到文学复古,这里面,我个人觉得,逻辑不是很清楚。不过,四篇论文,写作的跨度近20年,却也可以看到陈大师本人的进步。还是给四颗星。
评分能于寻常处作分别,以窥见一时学风文体之转移
评分前两篇已经在别的集子里看过了…述学文体篇分出明/暗、正/反、全/略引,又关注到印刷出的物质实物包含的丰富信息(如字体大小改换,也算另一种广义的“上下四旁”思路?);有声中国篇分出演辩的不同面向(同道/“百姓”,学理考量/启蒙)…但是谈及语言/媒介/文体三者互动的部分又不止于此的…(感觉最后一篇是圈地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