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异鬼才,“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该奖候选人。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认为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三岛在文学上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特别是采取日本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描写男性的生与死的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各方公认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
以生活为题材向艺术挑战,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这便是三岛作品的真正意义。
三岛主要代表作品有《金阁寺》、《潮骚》、《假面的告白》、《春雪》、《奔马》、《禁色》、《镜子之家》等。
“丰饶之海”四部曲第二部。
19岁的勋是一个日本剑道高手,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内心深处却极端仇视当时的日本社会,尤其憎恶以藏原武介为首的资本家集团。他和他的所谓“同志”们认定藏原之流是日本社会腐败堕落的根源,欲效仿19世纪的“神风连暴动”除之以拯救日本于“危难”。
勋的故事同样在失败中落幕。而最早知道这一切的是《春雪》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主角(同时也是《丰饶之海》四部曲的串场人物)本多。在故事最初的一场剑道比赛后,本多偶然发现勋的身上竟然存在着跟《春雪》里郁郁而终的悲情男主人公清显一样的三颗痣,由是,他预感到勋的命运也将像清显那样定格在灿烂的20岁。
本多在勋计划败露而被捕入狱之后,还是辞去法官的职务,无偿为勋担任辩护律师,希望凭借自己法律上的优势改变他的命运,弥补自己在《春雪》里未能拯救清显的遗憾。
本多的努力最终败给了勋追求“纯粹的人生”的强烈渴望。当勋发现自己的“纯粹”被情人自私的伪证和父亲同样心怀鬼胎的“大义灭亲”(告密)玷污之后,极度痛苦的他在出狱后毅然选择将悲剧进行到底——一个人潜入藏原家完成暗杀计划并剖腹自尽。
在笔者已拜读的三岛的主要作品中,最为喜爱,并且阅读体验最酣畅的还要数《奔马》。笔者认为《奔马》恐怕是最能体现三岛美学大厦的三个灵魂部分的作品。这三个部分是:一、武士道精神,二、青年的阳刚之美,三、自刃的死亡之美。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自成统一的系统。考虑到三...
评分丰饶之海第二部。主人公是一个狂热的愤青,为搞政治活动自杀,或者说为自杀找理由,这与作者三岛由纪夫很相似。 在读《丰饶之海》中文版的时候,最喜欢奔马第十九章中能乐的词,拿到日文版后,发现日文原文其实挺短的。我太佩服中文翻译的人了!文如下: 汐汲車わずかなる浮世...
评分 评分从张岱的《西湖梦寻》里看得三生石的故事。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
评分如果说清显是一际无尘的白雪,那么勋则是一捧赤诚的鲜血。 如果说清显是一件洁白的雪纺,那么勋则是一副牢固的盔甲。 死去的清显与年少的勋,是一个矛盾,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却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三颗痣将两个少年的宿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许正如本...
三岛由纪夫所探讨的“纯粹性”不是“非此即彼”,即不是强调“对立的状态”,而是以它为前提来讨论二者的相互转化。拿善恶来讲,若想达到纯粹的善,则必须借助纯粹的恶方能实现,而这种实现也并不是独独内心中掩藏的恶被消灭,而是善或者正义与恶的同归于尽。三岛的价值判断在本书中是隐匿的,倘若不了解三岛的死,便不能理解何来饭沼勋这个甘愿在旭日映照下,为天皇尽忠,切腹而死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饭沼勋这个角色的塑造又不完全是政治的。饭沼勋燃烧着的青春的魂魄,体现着男性的阳刚之美。而若要美得纯粹,则必然要经历极端的、肉体上的毁灭,它不能因为岁月的折磨而形销骨立,更不能因为病痛的打击而日渐衰弱,它必须如樱花般,在最绚丽的时刻凋零。这种精神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很大的相似点,这也是三岛“另类”的“死亡美学”的内核。
评分三岛由纪夫所探讨的“纯粹性”不是“非此即彼”,即不是强调“对立的状态”,而是以它为前提来讨论二者的相互转化。拿善恶来讲,若想达到纯粹的善,则必须借助纯粹的恶方能实现,而这种实现也并不是独独内心中掩藏的恶被消灭,而是善或者正义与恶的同归于尽。三岛的价值判断在本书中是隐匿的,倘若不了解三岛的死,便不能理解何来饭沼勋这个甘愿在旭日映照下,为天皇尽忠,切腹而死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饭沼勋这个角色的塑造又不完全是政治的。饭沼勋燃烧着的青春的魂魄,体现着男性的阳刚之美。而若要美得纯粹,则必然要经历极端的、肉体上的毁灭,它不能因为岁月的折磨而形销骨立,更不能因为病痛的打击而日渐衰弱,它必须如樱花般,在最绚丽的时刻凋零。这种精神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很大的相似点,这也是三岛“另类”的“死亡美学”的内核。
评分在勋身上闪耀着的纯粹之光令人侧目,这不含点滴杂质的对死的渴望显出的是无比的圣洁和美感。阳刚、壮烈以及不成熟的冲动包裹着勋的思想,也唯有身临海边面对朝阳切腹而死才是勋的“知行合一”。虽然最后的自戕显得些许不纯,但“在刀刃刺入腹部的瞬间,一轮红日在眼睑里粲然而出。”也算是美的具现了。《神风连史话》圣典般的影响,北崎公馆老房东回忆中的清显和聪子,勋酒醉后的梦呓“非常遥远的南方。非常的热,南国蔷薇的亮光之中”,槙子爱的果敢,饭沼的世俗观念,一切的一切,皆是三岛对勋的神圣化,而三岛也一定在写作的过程中体味着巨大的快感,因对死的无限神往和赞叹。
评分许金龙译本差
评分大手出手果然就是不一样,其实这就是自带轮回转世梗的同人呀,本多对清显不是真爱我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