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小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外国文学 美国 美国文学 透明 文学
发表于2025-02-22
透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如果真有未来存在,具体地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就像脑子较好的人所能觉察的东西一样,过去也许就没有那么诱人了:它的魅力会被未来的吸引力抵消。人在考虑这个物体或那个物体的时候,可能就会骑在中跷跷板的中段上。那可就有趣了。
可是未来并不具备这样的现实性(过去可以描绘出来,现在可以观察得到);未来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思想的幽灵。
当我们专注于某一实物时,无论它的情况如何,我们的注意行为可能会引领我们不自觉地去探究该实物的历史。初入道者如果想让实物完完全全停留在他目睹的时刻那个层面上,就必须学会对它一览而过。过去穿过透明物体发出光芒!
许多人造物体或天然物体本身是无生命的,但被粗心的生命滥加利用(你想到山脚下的一块石头,自然会想到它经历过无数个春秋,有大群的小动物从石头上匆匆而过),叫人特别难以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它们的表面上:初入道者很快就会透过表面,自得其乐地哼着小曲,以童稚般的放纵陶醉于那石头用到那片荒野的历史之中。天然的或人造的实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直观、现实的薄饰,任何人想留住实物此时此刻的原状、掌握它的原状、维持它的原状,都请务必小心,不要打破其紧绷的薄膜。否则,缺乏经验的奇迹创造者将会发现自己不再是在水面上行走,而是垂直沉入水底;鱼睁大眼睛围观之。刹那间还可能发生更多的事情。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读的第一本纳博科夫,时醉时惑
评分叙述的密度。
评分读的第一本纳博科夫,时醉时惑
评分结尾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栈桥,摧毁的栈桥看着自己,并落入激流中。精神痛苦大抵如此。
评分有些书你无法归类。就象有些音乐你在第一次听,第二次听,第N次听。在18岁听,在28岁听,在31岁听。同样的旋律,你能听出完全不同的内容,获得越来越多的丰富的体验和感动。 Nabokov是这样的魔术师。他的小说,你可以在一些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再来读,会惊奇的从中获得更多的隐藏的或当初未发现的东西。这很象鸡尾酒,看上去色彩纷呈却是秩序井然,搅拌了后,味道是杂乱无章却美味统一。这是一种顶级的享受。谢谢这个天才的男人。
透明,是我看过的纳博科夫的第二部小说。第一部,是斩首之邀,没有传统的情节,没有通常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的,是一个荒诞的梦,反映的是一个有着非常才的人在一个桎梏的环境中,内心的变化和感受。而这部,看了介绍是说一个人在梦境中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故地重游,寻找逝...
评分p12 “柏森博士……翻找了一阵,一封给一位柏森太太的电报显露了出来,但是没有他的东西(唯有这一不完全的巧合令他震惊,但是他控制住了。)” 看到这里,我hold住了。 p47 “她那肥胖笨重的身躯很不灵便,只有靠小幅度的精确扭动才能挪得动。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她必须全神...
评分在这之前,见过纳博科夫的名字,因为有购书券,不用要过时,便买了本纳博科夫的《透明》。虽然读得很吃力,毕竟囫囵吞枣似的读完了,不由你不承认,纳博科夫是大家。 《透明》可以不必从头往下看,可以从中间读起。细节非常经得起推敲、玩味。这里,故事情节并不重要,重要...
评分p12 “柏森博士……翻找了一阵,一封给一位柏森太太的电报显露了出来,但是没有他的东西(唯有这一不完全的巧合令他震惊,但是他控制住了。)” 看到这里,我hold住了。 p47 “她那肥胖笨重的身躯很不灵便,只有靠小幅度的精确扭动才能挪得动。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她必须全神...
评分于是你突然掉进水中,四周的海水不顾情面地向你涌来。你先前站在水面上,望着幽深的海水,享受着偶尔溅起的几泼清凉的海水拍打在你的身上。而如今,你却掉了进去,你已经分布清东南西北,四周都是一样的海水。再深点,你已经不能凭着透进来的阳光分辨天上地下。海水本来拍打着...
透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