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如果真有未来存在,具体地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就像脑子较好的人所能觉察的东西一样,过去也许就没有那么诱人了:它的魅力会被未来的吸引力抵消。人在考虑这个物体或那个物体的时候,可能就会骑在中跷跷板的中段上。那可就有趣了。
可是未来并不具备这样的现实性(过去可以描绘出来,现在可以观察得到);未来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思想的幽灵。
当我们专注于某一实物时,无论它的情况如何,我们的注意行为可能会引领我们不自觉地去探究该实物的历史。初入道者如果想让实物完完全全停留在他目睹的时刻那个层面上,就必须学会对它一览而过。过去穿过透明物体发出光芒!
许多人造物体或天然物体本身是无生命的,但被粗心的生命滥加利用(你想到山脚下的一块石头,自然会想到它经历过无数个春秋,有大群的小动物从石头上匆匆而过),叫人特别难以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它们的表面上:初入道者很快就会透过表面,自得其乐地哼着小曲,以童稚般的放纵陶醉于那石头用到那片荒野的历史之中。天然的或人造的实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直观、现实的薄饰,任何人想留住实物此时此刻的原状、掌握它的原状、维持它的原状,都请务必小心,不要打破其紧绷的薄膜。否则,缺乏经验的奇迹创造者将会发现自己不再是在水面上行走,而是垂直沉入水底;鱼睁大眼睛围观之。刹那间还可能发生更多的事情。
透明,是我看过的纳博科夫的第二部小说。第一部,是斩首之邀,没有传统的情节,没有通常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的,是一个荒诞的梦,反映的是一个有着非常才的人在一个桎梏的环境中,内心的变化和感受。而这部,看了介绍是说一个人在梦境中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故地重游,寻找逝...
评分【读品】罗豫/文 时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谜题之一,过往贤哲无不喜欢插上一脚。除却深奥精细的物理学不提,每种文化都有其自己的时间哲学。现代人对时间的认识是他们对人生认识的扩展:人生像一条横亘数十年的线,它的两个端点向无限远处延伸,就成了时间的外形;而人,...
评分 评分之前~之中~之后~这是个历史恒久的话题~~如果可以借纳博科夫之笔透视到另一个视角~······期待中~先看看~然后在写写自己的读后感吧~
评分毛姆和纳博科夫是我最喜欢的两位作家。每次在假想中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自己对自己这样回答。毛姆是因为他的流畅,纳博科夫是因为他的艰涩。前者有一种开朗的自负,这令人感到世间万物不过都可被笑着嘲讽;后者有一种谦卑的自负,让人觉得生命是一种黑色的消解,苦难...
透过光去
评分有些书你无法归类。就象有些音乐你在第一次听,第二次听,第N次听。在18岁听,在28岁听,在31岁听。同样的旋律,你能听出完全不同的内容,获得越来越多的丰富的体验和感动。 Nabokov是这样的魔术师。他的小说,你可以在一些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再来读,会惊奇的从中获得更多的隐藏的或当初未发现的东西。这很象鸡尾酒,看上去色彩纷呈却是秩序井然,搅拌了后,味道是杂乱无章却美味统一。这是一种顶级的享受。谢谢这个天才的男人。
评分有些书你无法归类。就象有些音乐你在第一次听,第二次听,第N次听。在18岁听,在28岁听,在31岁听。同样的旋律,你能听出完全不同的内容,获得越来越多的丰富的体验和感动。 Nabokov是这样的魔术师。他的小说,你可以在一些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再来读,会惊奇的从中获得更多的隐藏的或当初未发现的东西。这很象鸡尾酒,看上去色彩纷呈却是秩序井然,搅拌了后,味道是杂乱无章却美味统一。这是一种顶级的享受。谢谢这个天才的男人。
评分引用两句:性爱的透明度比许多其他复杂得多的东西低。 // 偶尔会有“孔雀斑点”,这是监狱精神科医生对于“过性生活”的一种说法。
评分酷似电影分镜速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