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小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美国 外国文学 心理学 眼睛 美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23
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位严肃的心理学家可以透过我雨滴般晶莹的密码文字分辨出一个灵魂化解的世界,在那里可怜的斯穆罗夫的存在只取决于他在别人头脑里的反映,而他们的头脑接着也像他的一样,被置于同样离奇的镜子似的窘境中。故事的结构戏拟侦探小说的结构,但说实在的,作者否认有任何玩弄、迷惑、愚弄或者欺骗读者的意图。其实,只有立即看懂的读者才会从《眼睛》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即便最易轻信的读者,读这篇灵动闪烁的故事时要认识斯穆罗夫为何许人,也不可能费很长时间。我用一位英国老太太,两名研究生,一位冰球教练,一位医生,一位邻居的十二岁的孩子做试验。孩子最快,邻居最慢。
《眼睛》的主题是实施一项调查研究,它引导主人公通过许许多多的镜子,最后以一对形象的重合告终。三十五年前我以某种神秘模式整合叙事人追索的不同阶段,我不知道我人中得到的强烈快感是否会为现代读者分享,然而,无论如何,强调的不是神秘,而是模式。我相信,尽管时光流转,书海更迭,一种语言的海市蜃楼变成了另一种语言的绿洲然而追踪斯穆罗夫依然是件精彩的活动。情节不会在读者头脑里——如果我把那头脑研读得正确的话——简化为一个惨痛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颗痛苦扭动的心不仅遭受弃绝,而且受到羞辱和惩罚。想象的力量终归是善的力量,这些力量依然稳稳地驻留在斯穆罗夫一边,而事实证明备受煎熬的爱的苦涩,就像它最销魂的回报一样,令人陶醉,催人奋起。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读的时候确实有些晕头转向了。呵呵,之后才豁然开朗。或许纳博科夫就是这样的。他享受这个过程。所谓深刻的追问,倒成了十分次要的。小说的艺术。
评分孔雀街五号的主与客
评分每次读纳博科夫都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死了,但我还活着的感觉。
评分上海译文真是条汉子 这种薄薄一本出版了这么多 这给了我很强的启发
评分每次读纳博科夫都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死了,但我还活着的感觉。
日期:2008-05-29 作者:黎戈 来源:文学报 纳博科夫的《眼睛》,查了下年表,是在散文体写实的《玛丽》之后,《塞莱特的真实生活》之前。心里掂量了下,差不多应该就是这个次序。 玩的技术是什么呢?就是让手退场。这是纳博科夫最重要的创作理念:只剩下“在场的...
评分【读品】罗豫/文 纳博科夫的文学动机向来孩童般单纯,除玩乐之外别无所骛。然而在智力和感觉的敏锐度上,他又是一个阅书无数、功力深厚的老江湖。两相结合,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视作高级的精神游戏。这本仅仅80页的《眼睛》中,纳博科夫把人类最古老的谜题——灵魂,塑成一...
评分一位严肃的心理学家可以透过我雨滴般晶莹的密码文字分辨出一个灵魂化解的世界,在那里可怜的斯穆罗夫的存在只取决于他在别人头脑里的反映,而他们的头脑接着也像他的一样,被置于同样离奇的镜子似的窘境中。故事的结构戏拟侦探小说的结构,但说实在的,作者否认有任何玩弄、迷...
评分很长一段时间,不同版本的《洛丽塔》出色地合谋绑架了他们的贵族老父亲——纳博科夫,在中国,这桩案件更悄然地进行,且极成功建构了它的正当性。要启程造访纳博科夫,开门迎接并跟你在客厅谈笑风生的准是绰约的洛丽塔,至于纳氏,你目睹的唯有他的部分基因在她身上的模糊显形...
评分【读品】罗豫/文 纳博科夫的文学动机向来孩童般单纯,除玩乐之外别无所骛。然而在智力和感觉的敏锐度上,他又是一个阅书无数、功力深厚的老江湖。两相结合,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视作高级的精神游戏。这本仅仅80页的《眼睛》中,纳博科夫把人类最古老的谜题——灵魂,塑成一...
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