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睏的農民傢庭,因傢貧7歲時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迴鄉務農。期間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所小學教書一年。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係學習,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錶《驚心動魄的一幕》,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奬。1982年發錶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88年完成百萬字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奬。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本書收錄瞭早晨從中午開始——《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在茅盾文學奬頒奬儀式上的緻詞;生活的大樹萬古常青;作傢的勞動等文章。
读完了路遥老师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感触很深,这是他对《平凡的世界》一书进行创作背景、方式手法、心路历程的情况汇总。为我们娓娓道来了他心目中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的问题,也为我们展现了他内心的坚强与所做的斗争,和一种带有宗教使命感的苦行僧...
評分这样的路遥,写出什么样的作品都不惊诧,摘些书里的我喜欢的内容当评论也当备份了 如果下午没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
評分这篇随笔比正文还要打动我 用生命来写作 因为这篇随笔非常喜欢路遥 似乎可以亲眼看到他是怎样挣扎着要完成“平凡的世界” 这世界,平凡,却动人
評分这本书,可以说是路遥对自己一生,写作的回顾,以及表达了作为一个作者,对写作这件事情的态度。他认为作家应该算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中的一员,很多时候与其说是需要才华,其实更是对毅力和体力的考验。可能因为所生的年代不同,其实在某些方面,我并没有对他的态度有很深的共鸣...
評分读过《平凡的世界》后,我一直想要写个书评。也不能说是书评,更多的是想把自己内心的一些感触表达出来。无奈,水平有限,万千想法在脑中翻腾,终究写不出来。于是,逛了豆瓣书评,看看大家的评价,从中看到了这本书的名字。说是关于路遥写作过程中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急切...
所有的文學批評都是褻瀆
评分真正有功力的長篇小說不依賴情節取勝。驚心動魄的情節未必能寫成驚心動魄的小說。作傢最大的纔智應是能夠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齣讓人心靈震顫的巨大內容。而這種纔智不僅要建立在對生活極其稔熟的基礎上,還應建立在對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徹理解的基礎上。故事可以編,但生活不可以.
评分在吐魯番到喀什的火車上讀完XD
评分柳青和秦兆陽給瞭路遙很大的創作動力,一個作傢付齣畢生精力,躲在礦場裏痛苦的和長篇決鬥數年,當真不易。再細讀文本,幾乎不忍看下去,實在是苦瞭路遙先生。
评分站在《人生》的高度上,路遙記錄瞭自己六年間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全過程。終於理解為什麼撰寫長篇小說的作者都沒有善終,曹雪芹是最好的例子,路遙也在全書完稿後的第三年離開瞭我們。那種封閉孤獨,全神投入,嘔心瀝血,拋棄一切也許隻有經曆過的人纔能明白吧。文學創作絕對不隻是享受,更多的是無止境的準備與付齣,心力交瘁。想到爆漫王,想到自己備戰司考,想到馬拉鬆……所有全神投入,超過個人精神肉體極限的過程都會有類似的感受,痛苦、摺磨、快感、希望全部凝結在一起,血肉模糊,體驗過纔會知道吧。唯一重要的是感恩與行動,不辜負所有這些真切又虛幻的經曆與感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