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小说 外国文学 美国 凯瑟琳·斯多克特 女性主题 美国文学 美国南方小说 相助
发表于2025-02-22
相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62年的密西西比,距离奥巴马当选总统还有47个年头。白人男子至高无上,女人是漂亮的摆设,有色人种则是不可接触却又不得不接触的贱民。种族冲突此起彼伏,两个女佣,一个大学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小姐,冒险开始她们的变革之路。爱与痛苦,仇恨与信仰,恐惧与勇气,交集在三十万字的分量里,密密麻麻浸润心灵。作者以细腻真实的笔触重现了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刻画了艾碧莲、明尼、雯三个人物形象,大时代的激流教小人物只能学会隐忍,但当变革的声音从喉咙里发出,饱满而又真挚的感情喷薄而出,谁又能说,这股直抵人心的力量不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救赎?
凯瑟琳·斯多克特(Kathryn Stockett)生长在密西西比州的首府杰克逊(Jackson),在阿拉巴马大学获得英语与创造性写作学位,毕业后移居纽约,从事杂志出版与行销工作9年。本书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封面上有一句话:“唯有爱与相助的光芒,得以救赎世人的心。” P.S.如果能按照原著拍成电视短剧就好了。
评分读了三分之二之后终于读不下去了,一开始会觉得书比电影有趣的我大概只是被口语化的叙事风格蒙蔽了吧……
评分或许确实是一本好书,可实在不是我得菜。也许改编的电影会更适合我。
评分种族隔离政策这样沉重而久远的题材,类似「哦我的麦克」这样译制腔的译笔,仍然无法阻止我一气读完400余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那样的时代里和流畅的文字下,冷酷的愈发冷酷,温暖的显得异常温暖;虚伪的何其虚伪,真诚的直抵人心;恐惧未免莫名,勇气难得伟大。书末渐渐显露的曙光,几幕自然而然的高潮,又把我看得湿了。
评分很久没读到这么好的小说了。忍不住要引用柏邦妮的书评“每个人一生只能写一本书。我的那本书,还没有写出来。我曾经以为,那本书应该是关于青春,关于爱,关于我,但是当我在读《相助》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到了一种狭隘:一本书,应该关于正义,关于公理,关于勇敢,关于打破种种不合理的界限,关于真正的爱和自由,关于人应该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坦然的活着,关于每个时代的英雄。 ”
不论是谁,曾经都有段时间,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渴望被理解却对他人充满了无形的抗拒。也许是在你的青春期,也许是你在独自谋生后的偶然低潮,也许是在社会这个熔炉里无形产生的界限,也许在更多只有你自己体味得到的时刻…… 这个时候的你,也许乐于这样的世界,但也不妨...
评分1970年,托妮•莫瑞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里,无不忧郁地传递出一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平等。黑人少女佩克拉天真地以为,如果自己的皮肤是白色的,那么她的生活就会美好得多。她甚至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而现实的残酷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粉碎掉少女...
评分在火车上,我读完《相助》,眼眶潮热。这感觉可真是久违了。 从内容和外观上来看,这书都算得上厚重,可读来的感觉却是轻快的。作者的文笔干净,纯净如水,译者的用词到位,优雅从容。它是小说,可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一本启蒙书,有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爱与被爱的启蒙...
评分1970年,托妮•莫瑞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里,无不忧郁地传递出一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平等。黑人少女佩克拉天真地以为,如果自己的皮肤是白色的,那么她的生活就会美好得多。她甚至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而现实的残酷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粉碎掉少女...
评分文学史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里面有许多支流纵横交叉地缠绕着,大多与之有关的概念、争论都难以定论,但有一个可以说达成共识:对于大众,文学越来越远,小说越来越难懂。在小说追求技艺突破、在文本上翻腾的同时,它的工具功效在减弱:艺术拒绝社会意义...
相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