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记录了海明威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一段生活。书中描述了作者记忆中巴黎的一幅幅图景。《流动的盛宴》是指巴黎历久长青,人才荟萃,一些献身艺术的人来到这里奋斗也在这里成名,文人沙龙、歌台舞榭,年复一年而岁岁不同,像一席流动的盛宴。
看海明威的《不固定的圣节》,体会他年轻时代在巴黎的生活。那时,他还没成名,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住在巴黎,靠给报纸写稿子养家。他们生活并不富裕,有一篇文章就叫“饥饿是很好的锻炼”,这个名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年轻的海明威时常被饥饿所围绕,饥饿让他更加努力工作,...
评分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也是属于我的,而我属于这本笔记簿和这支铅笔。——海明威《不固定的盛节》 在谈论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作者托克维尔将巴黎的空前繁华看作是国家即将陷入动荡的表现:“巴黎越来越成为法兰西的唯一导师,它已赋予一切人以统一...
评分1926年,海明威见到了来接站的老婆哈德莉,"她站在铁轨边,我想我情愿死去也不愿除了她去爱任何别的人。她正在微笑,阳光照在她那被白雪和阳光晒黑的脸上……"他们拥抱了,一瞬间在巴黎的所有时光又闪现在年轻的海明威眼前“我爱她,我并不爱别的女人,我们单独在一起度过的是...
评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流动的盛宴》中海明威没有写自己去过巴黎圣母院。唯一的一次写去卢浮宫,是拉着菲茨杰拉德去比那活儿的尺寸。要说刻薄,这本书堪称“刻薄之书”,海明威嘲讽有恩于他的斯坦因,extraordinarily mean and cruel to Fitzgerald。不过海明威不光刻薄也NB, ...
评分当差不多十岁的杜拉斯和小哥哥在雨后水洼游戏的时候,一个美国小说家来到法国女人的祖国。“有时候在某地写作会比在另一个地方写作更好,不管人或者生物都需要移植”,小说家后来如是写道。 E.D White曾描述:“所谓的大都会就是充斥着大楼,黑人,还有可以彻夜狂欢的地方。...
菜谱很有意思……
评分Despite the content, I'm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Fitzgerald part Hemingway devotes to the book. Also, I'm quite impressed by the courage of the translator to present readers with such a bilingual reading. Boring as some parts of these essays truly are, Hemingway can still easily touch a sensitive reader with literature dreams.
评分我们爱巴黎,不仅因为它在那里,那是一个流动的盛宴,更因为那只属于早年无比贫穷却快乐的时光。
评分大卫雕像前站着俩个愁眉苦脸的年轻人。“Zelda说我的尺寸太小……” “不,Scott,我刚才帮你看了,你的尺寸很正常,就像大卫的一样。” ……
评分“巴黎永远不会结束。每个在此生活过的人都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记忆。无论我们是谁,巴黎如何改变,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或生活多么安逸,我们都会回去,她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巴黎永远值得你回去,无论你给她带来什么,你都会有所回报。但这是我们早年非常穷困却无比快乐时巴黎的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