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内容简介为:这个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凶残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惨的难民。他们的真实境遇却鲜为人知。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但在这部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萌动。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将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意识。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萨义德(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读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其中谈到流放,或称流亡,我以为是普天下知识分子必要的经历,原来不是,只是萨义德自己的感受。 《最后的天空之后》显然是一本针对西方世界写的书,其中还原了巴勒斯坦居民被以色列驱逐的境况。在这本书中,萨义德尖锐地指出了西方媒体对巴勒斯坦人荒...
评分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以下统称《最后的天空之后》)在萨义德的所有著作之中绝对是一本奇特的书。不仅仅是说萨义德的书绝大多数是学术著作,而这本书却运用了散文的笔触来揭露一种存在的真实,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图片部分的穿插。假如把书中的图片部分当作“形...
评分爱德华.W.萨义德,出生于耶路撒冷的美籍巴勒斯坦裔,哥伦比亚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终身教授,被西方文化界所接受的卓越的文化批评家。在《最后的天空之后》他用他感性的文字和吉恩.摩尔细致的摄影,描绘出了令人容的巴勒斯坦民族生活景象。从耶路撒冷、的黎波里、萨布拉-夏蒂拉难...
评分阳光下,一片真实的天空被遗忘 作者:思 郁 ( 2007-3-27 《图书商报》) 在美国的一次所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知识分子进行积极“对话”的学术会议上,学者们一个个激情高昂、唇枪舌剑地互相陈述着对巴以和解的高深理论。正在这时,坐在台下的观众中一人起身提问说:“我...
评分前不久看一个帖子,图文结合的讲述叙利亚内战百姓的生活。如果小难民的趴在岸边的尸体在你柔软的心上扎了一刀的话,那么这整个帖子的照片几乎可以让你窒息。 从我出生到现在,还从没有真正的见过战争。90年代是电视的爆炸器,每天早晨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大人总是打开电视看早...
是一本很好的书。萨义德的叙事方式仍然啰嗦XDD,不过就把它当作是他的“日记”来了解一个作为巴勒斯坦出生的人,从他的方向来看待巴勒斯坦以及巴以问题。其中的照片弥足珍贵,虽是黑白,但也能从中获取异域的美。另,翻译真的不太好。
评分讲道理,编辑与其有那么多时间插入图片不如再好好校对一下错别字,而且几乎每页都有的照片(而且只是呈现,拍得甚至有点杂乱)非常影响阅读,如果一整页都是图片都比上图下字或左图右字要好。以及译者显然是直译,读着有一种机翻的生硬感和莫名其妙(当然莫名其妙也不全怪译者,Said的文风就是东一耙西一耙的),但不能忍的是,对于这样一本讲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书,译者似乎对三大一神教并没有那么熟悉。
评分当当2元一本,又买了一本送人
评分补m
评分萨义德说巴勒斯坦“意味着离散、剥夺,对某处的错误回忆滑进对另一处的模糊记忆,一般意识的令人困惑的恢复,以及在阿拉伯环境里分散地被动存在”,作为一个被过多谈论与书写、也是被过多误解的民族,巴勒斯坦人被看作战士、恐怖分子和不法的贱民,自一个地方、一段过去和一个有家的现实离散,破裂和缺口是永恒的主题。而萨义德就是在这剥夺与流散之上,还原巴勒斯坦人的真实,以及他们为自己在生活中凿开一条道路的艰辛,他们自我身份的认同仍然困难重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