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萨义德 巴勒斯坦 文化 哲学 巴基斯坦 人文 文化研究 学术
发表于2025-02-02
最后的天空之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内容简介为:这个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凶残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惨的难民。他们的真实境遇却鲜为人知。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但在这部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萌动。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将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意识。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萨义德(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因为关心那片土地才看,也知道它的现状纠缠不清。那片土地上有爱,但为什么不能和平?在莫尔的黑白照片中,“离散是一系列没有姓名、没有上下文的肖像”,真切可感的照片打破了强加在巴勒斯坦人身上的“恐怖分子”或“难民”形象。而在萨义德的笔下,离散是民族的悲剧:“没有直线可以连接家和出生地、学校以及长大成人的地方,所有的住处都是游离失所。我们在不可名状的地方逗留,既非这里,也非彼处。”那么,在最后的国境之后,巴勒斯坦人应当去往哪里?毕竟,晚年的萨义德也试着从以往的激进上向后退,呼吁一个更人道的目标,即共存,以及不再有镇压和拒绝。
评分萨义德最为深情的一部书。充满忧伤,也不乏思想的张力。对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谎言进行了解构。强烈推荐~~
评分离散是一系列没有姓名和上下文的肖像。画面大多不加解释,没有姓名而且无声沉默。
评分翻译和编辑让人愤怒
评分萨义德最为深情的一部书。充满忧伤,也不乏思想的张力。对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谎言进行了解构。强烈推荐~~
1986年,51岁的萨义德与61岁的摄影师莫尔合著《最后的天空》。 8年前,他已经完成了《东方主义》,树立了七十年代末美国左倾文化批评的典范。他认为西方文化中对亚洲和中东长期错误和浪漫化的印象为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提供了借口。 《最后的天空》是“一场离散精神的...
评分前不久看一个帖子,图文结合的讲述叙利亚内战百姓的生活。如果小难民的趴在岸边的尸体在你柔软的心上扎了一刀的话,那么这整个帖子的照片几乎可以让你窒息。 从我出生到现在,还从没有真正的见过战争。90年代是电视的爆炸器,每天早晨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大人总是打开电视看早...
评分1986年,51岁的萨义德与61岁的摄影师莫尔合著《最后的天空》。 8年前,他已经完成了《东方主义》,树立了七十年代末美国左倾文化批评的典范。他认为西方文化中对亚洲和中东长期错误和浪漫化的印象为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提供了借口。 《最后的天空》是“一场离散精神的...
评分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曾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其中一句更是闻名于世,他说:“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这是巴勒斯坦走在探寻和平之路上的诚恳感言,也是对捍卫巴勒斯坦尊严的宣言,同时...
评分新近出版的萨义德的书,虽然是在80年代写就,今天看来依然让人心情沉重。吉恩·莫尔的黑白照片配上萨义德的文字,深刻而沉痛。 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何以变成全世界的问题?——因为有难于归入任何一个世界体系和认识系统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媒体成为后殖民...
最后的天空之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