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内容简介为:这个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凶残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惨的难民。他们的真实境遇却鲜为人知。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但在这部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萌动。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将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意识。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萨义德(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读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其中谈到流放,或称流亡,我以为是普天下知识分子必要的经历,原来不是,只是萨义德自己的感受。 《最后的天空之后》显然是一本针对西方世界写的书,其中还原了巴勒斯坦居民被以色列驱逐的境况。在这本书中,萨义德尖锐地指出了西方媒体对巴勒斯坦人荒...
评分前不久看一个帖子,图文结合的讲述叙利亚内战百姓的生活。如果小难民的趴在岸边的尸体在你柔软的心上扎了一刀的话,那么这整个帖子的照片几乎可以让你窒息。 从我出生到现在,还从没有真正的见过战争。90年代是电视的爆炸器,每天早晨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大人总是打开电视看早...
评分刚刚的巴黎事件,又一次提醒我们,今天的这个地球上,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巴以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死结。 尽管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就现今的人类智慧,还难以解决巴以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萨义德,知道他是因为他的大作《东方...
评分萨义德大概是巴勒斯坦这个国际边缘群体中最为有名的人物之一。这本散文式的著作,并没有给出很多具体的事实,甚至因为萨义德本人无法回到故土,他对故乡的描述都是模糊而不清晰的。他对巴勒斯坦如今悲惨的现状,已经无法控诉、无法愤怒,字里行间,只有无奈和无力。这是一片悲...
评分初看此书封面,我以为这是一本具有游览性质的通俗读本,但当我看到作者之名才忽然意识到这里写下的是一幅流亡群像,是萨义德流亡中深情的呼唤。 翻开此书,扉页上印着马哈茂德·达维什的诗歌: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 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 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很重要
评分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评分最弱小的一方却被要求做出最大的让步,大多数人对这样的不幸可能已经感到彻底的厌倦。书以一个巴勒斯坦人的视角来讲述可能有些片面,这样说也许对民族的痛苦过于残忍,但这个不属于任何地方、一个离散和始终在迁徙的民族还是让我几次落泪。。。
评分嗯,建议系同《留住一切亲爱的》对读
评分当当2元一本,又买了一本送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