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史》从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远渡重洋开始叙述,梳理井勾勒出了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历史过程。作者把这一历程划分为三波留学潮,关注的主体主要聚焦于1909年至1930年代抵达美国的“第二渡留学生群体”,尾声部分则回顾了中美两国在1978年签署跨文化教育协议之后出现的“第三渡”留学大潮。从书中可以看到,一百多年米,三代中国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作出的努力及付出的代价。
史黛西·比勒 ,又名珍·史黛西·比勒,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学者,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中美民间交流,特别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以及在美华人 、留学生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交流史,并在这一领域发表许多专题文章。作者现任密西根州大社区志愿者国际交流计划(CVIP)主任,亦兼任多个民间研究机构的研究员职务。
近来每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时,据说台下学生中颇为可观的一部分都已获得了留学签证,其中多数是去美国。有人戏称清华“果然是留美预备学堂”——这句话语带双关,因为该校历史的最初二十年,确实就是为学生去美国留学而开设的预备学堂。罗素1921年到访时还说,清华“恰似一个从...
评分断断续续读完,还是生出一些感想。 老美还是很厉害。或许正是因为当时在列强中不够强,才有远见,在自己尚不够强的时候为将来布棋子。留美幼童计划就是大举措,然后是最早承认庚子赔款要的太多了,第一个谋划庚子赔款退还,更将这些退款用于资助留美学生。用一名英国记者的话说...
评分近来每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时,据说台下学生中颇为可观的一部分都已获得了留学签证,其中多数是去美国。有人戏称清华“果然是留美预备学堂”——这句话语带双关,因为该校历史的最初二十年,确实就是为学生去美国留学而开设的预备学堂。罗素1921年到访时还说,清华“恰似一个从...
评分近来每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时,据说台下学生中颇为可观的一部分都已获得了留学签证,其中多数是去美国。有人戏称清华“果然是留美预备学堂”——这句话语带双关,因为该校历史的最初二十年,确实就是为学生去美国留学而开设的预备学堂。罗素1921年到访时还说,清华“恰似一个从...
评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什么,感觉文字很生涩。不过提供一个全新的历史角度解读。
建议还是看英文吧,翻译错误太多了。
评分整体内容三颗星 翻译太差减一星 考虑到作者收集史料不易、文章编排略为新颖所以加一颗星。以个案编排中国近代留美学生的生命史 侧重于留美经历对其人格与学识的塑造同他们回国之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进行对比,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做了考察。在我看来宣扬美国自由民主和基督教精神的色彩还是重了 叙事性描述太多 论述太少,所用史料也很局限,在我看来整本书还不如罗志田老师开头写的序有价值????
评分翻译太糟糕
评分有历史感,每一代留学生有自己的使命、遭遇与命运...总的来说,还是很沉重。
评分Patriots or Traitors: A History of American Educated Chinese Students——自称Patriots 太轻松,被称作Traitors又太沉重,一代代留学生的命运就是这么悖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