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囊括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几十项文学大奖,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
1919年出生于波斯(现伊朗),英裔,年随父母迁居南非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家境困窘,因眼疾辍学,16岁开始工作谋生,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1949年回到英国故乡,翌年以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步入文坛,一举成名。自1952年起,五部曲系列小说《暴力的儿女们》的陆续发表,为她赢来世界声誉。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问世,引起剧烈反响,堪称当代世界文学经典之作。1973年,里程碑力作《天黑前的夏天》隆重面市,以独到的眼光审视中年女性的精神危机,获得如潮好评,被《纽约时报》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1974年,又一部重磅作品《幸存者回忆录》以富于哲人气质的深邃和诗人的想象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前途……创作绵延半个世纪,作品众多,题材广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往往幻化出石破天惊的创新手法,而对人类处境的透彻理解则贯穿始终,体现出罕见的才情。2007年,因为在文学世界的巨大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幸存者回忆录》内容简介:那时候。城市陷入瘫痪,人们纷纷成群结队四处流走,往北,往西。我,一个单身的中年女人,独居于一幢清冷的公寓,清冷地观察周遭一切。一个陌生男子出现在我的客厅,将一个叫艾米莉的女孩留在我家,女孩身边总跟着一只叫雨果的半猫半狗。阳光照亮了客厅的墙壁,墙上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恍惚之间,墙竟然自动开启,我穿越墙壁,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寂寞而空茫的灵魂,在世界的废墟之上,唱响一世绝唱。述说着永恒的爱、忠诚以及责任。我仿佛看见那往日的悲伤、不安,一切善与恶,一切是与非,随着大灾难的到来轰然倒坍在我的面前。而一扇墙的开启,是偶然,抑或是必然;是救赎,抑或是另一场悲剧。静静地在我面前撒下一丝金...
评分本来写在附注里的,字数太多了显示不全…… 我这次出来带了四本书消磨时光,没想到绿皮车上两个小时就读完了这本。我不明白莱辛到底想讲的是什么?关于末世的小说,我读过《路》,还有某部英国科幻小说。可在这本书上,从逻辑上我感到困惑。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世界性灾难?...
评分rt,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魔幻现实小说,不同于一般粗浅的魔幻作品,游离在字里行间的功力很强大。 有点目瞪口呆了——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写
评分“我感觉就像是生命的引力中心被移动了,平衡力移到了某个地方,我开始相信在墙背后进行的一切,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我那整洁、舒适的日常生活。” 多丽丝•莱辛的《幸存者回忆录》这样描述那面自动开启、显现奇异景象的墙背后的世界,在人类文明遭遇大灾难的末日图景中,...
评分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严肃不起来,那这本书几乎可以戳中这人的所有笑点
评分我对于莱辛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她不怎么好读的文字的把握也不到位,所以在后半段邪恶孩子帮出现之前的段落里,一直处于飘忽状态。一次大胆而卓绝地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剖析,在没有通读全球史和人类的故事的此刻,这种说法显得非常心虚。莱辛的句子很干净,但由于翻译问题很多中长句都表现出繁琐和难切分的特点,其为障碍一。障碍二,由障碍一延伸而来,在句子结构不牢固的基础上,时不时穿墙而过进入彼世界的女主人公,其所思所见与悲惨现世的对照呼应有时不甚清晰。或许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我心不静,若有机会接触更多她的作品的话并能唤起相当部分相契合的特质,我想再给它一次机会。只是文中那种人类回归原始的耕作和手工生活方式,我一直心生向往。
评分关于诺贝尔杰作总是褒贬不一,要么拼命说好,要么拼命说实在难读。。。我要挑战自我了。。。撒了个花~
评分关于诺贝尔杰作总是褒贬不一,要么拼命说好,要么拼命说实在难读。。。我要挑战自我了。。。撒了个花~
评分好抽象的一本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