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5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教育系主任,现为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国教育史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制度史。主编的论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管理史》等;参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第一卷)等。其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教育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育一等奖。
在昨天的教育学考研打卡计划考研行动派丨教育学打卡No.2的留言中,@舍予同学提问:"礼乐射御书数,简明教育史里说这六艺是基本内容,其中,诗书礼乐 为大艺,书数 是小艺,为什么不是@荧火虫说的那样[六艺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也是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六艺即礼、乐...
评分今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老的离开,似乎带走了一个时代。人们又一次感慨,中国的大师真的不多了,确实是,就像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
评分今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老的离开,似乎带走了一个时代。人们又一次感慨,中国的大师真的不多了,确实是,就像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
评分《学记》中提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而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所谓小成、大成,我想现当代的大学教育都没有达到,这真的值得反思。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
评分初读这本书应该是两年前,但是一直都不觉得自己读过这本书。只是重新看到了绿色的封面,“哎,觉得好熟悉啊,我以前读过”,对,这句话就是普通读者对感受。直观感受是真的很厚,A4左右的纸大概500页左右,字体大概都是小五,共812千字。要论作是做学问的人,一个合集就很多本...
100723~100816唔,写的还蛮深入浅出的。读得还算快,做了详细笔记。
评分啃完的第三本书,虽然有点迟,但是不放弃
评分终于读完了。框架比较老,当然,也就比较扎实,基本上中国教育上比较重要的关节都照顾到了。今天撰写教育史,一个最大的麻烦恐怕就是制度史和思想史成了两张皮,少有人能够很好地将两者贴合起来。希望下一代的教育史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吧。
评分CNMLGB,老子终于啃完你了!前面还不错,一进入近代史写的就是屎
评分先秦以后就看气了,明清、五四之后...1900后的那一代学生太可怜,一会背经,一会祷告,今天“自由”“独立”,明天灭“人格”,要“国格”。每一代学生都不幸,都是教育的“人体医学实验被试”。我所想的教育宗旨应是像西索对小杰,任飘渺对剑无极那样:要培养出能“杀死”我的人,或者至少制造出下一个“我”(当然对老师的要求极高)。...这本是参考书里编写得唯一可读的吧?教育史就是思想史的延伸,西方那一块我读哲学史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