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培青
出品人:
页数:515
译者:
出版时间:2009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76452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
  • 教育史
  • 教育
  • 考研
  • 教材
  • 历史
  • 教育综合
  • 中国教育史
  • 教育发展
  • 历史研究
  • 古代教育
  • 近代教育
  • 教育思想
  • 教育制度
  • 教育改革
  • 教材演变
  • 教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5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教育系主任,现为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国教育史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制度史。主编的论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管理史》等;参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第一卷)等。其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教育史》获国家教委优秀教育一等奖。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国教育的起源
一、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
二、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一、生产劳动的教育
二、生活习俗的教育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
四、原始艺术的教育
五、体格和军事训练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一、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二、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三、学校萌芽的传说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第九章 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第十章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学记》中提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而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所谓小成、大成,我想现当代的大学教育都没有达到,这真的值得反思。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  

评分

初读这本书应该是两年前,但是一直都不觉得自己读过这本书。只是重新看到了绿色的封面,“哎,觉得好熟悉啊,我以前读过”,对,这句话就是普通读者对感受。直观感受是真的很厚,A4左右的纸大概500页左右,字体大概都是小五,共812千字。要论作是做学问的人,一个合集就很多本...  

评分

读《中教史》近代部分,感慨万分。其实不单单是中教史,最近几年每每把视野投向近代,整个人就觉得有说不出的压力。百余年前,前人那种压抑的心情,沉郁在纸背后的复杂情绪,“神州大夫羞欲死”的心路走向,还有那一份无路可走又无处不在的焦虑,白纸黑字里渗透出的是几代人矢...  

评分

读《中教史》近代部分,感慨万分。其实不单单是中教史,最近几年每每把视野投向近代,整个人就觉得有说不出的压力。百余年前,前人那种压抑的心情,沉郁在纸背后的复杂情绪,“神州大夫羞欲死”的心路走向,还有那一份无路可走又无处不在的焦虑,白纸黑字里渗透出的是几代人矢...  

评分

初读这本书应该是两年前,但是一直都不觉得自己读过这本书。只是重新看到了绿色的封面,“哎,觉得好熟悉啊,我以前读过”,对,这句话就是普通读者对感受。直观感受是真的很厚,A4左右的纸大概500页左右,字体大概都是小五,共812千字。要论作是做学问的人,一个合集就很多本...  

用户评价

评分

100723~100816唔,写的还蛮深入浅出的。读得还算快,做了详细笔记。

评分

自家饭没别家香

评分

孙老师在里面提到的“稷下学宫”之问,值得深思!

评分

送给大象了……她在日本买不到中国教育史的中文课本……

评分

好书,不是因为是考研的教材,因为的确是一本好书。读着的时候非常佩服编者,编排,内容,观点,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