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Ⅰ(第5版)

材料力学Ⅰ(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鸿文
出品人:
页数:3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32.5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403089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材料力学
  • 专业
  • 教材
  • 力学
  • 土木
  • 物理
  • 工程
  • 卧槽...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
  • 工程力学
  • 大学教材
  • 第五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材料力学1(第5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第一版于1979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是高校机械类各专业材料力学课程广泛采用的教材。第二版于1988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第三版于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版于2007年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本教材第五版在保持第四版原有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一些思考题,修改了部分习题和文字,仍由《材料力学(Ⅰ)》和《材料力学(Ⅱ)》组成。全书共分18章。第I册为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绪论,拉伸、压缩与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以及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等。第Ⅱ册为材料力学较为深入的内容,包括:动载荷,交变应力,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能量方法,超静定结构,平面曲杆,厚壁圆筒和旋转圆盘,矩阵位移法,杆件的塑性变形等,供有需要的专业选用。

《材料力学(Ⅰ)》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机械类各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材。

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实验》(第三版)可与本教材配套使用。与本教材第四版配套的《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可供使用本教材的学生复习、解题及教师备课时使用。

作者简介

刘鸿文,浙江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固体力学教学工作。曾任教育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杭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著作有:《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板壳理论》,《材料力学教程》,《材料力学实验》,《简明材料力学》等。以上诸书先后分别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材料力学》第二版于1990年由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繁体字再版。

《材料力学》第二版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材料力学》第三版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版于2007年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目录信息

第1章 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3 外力及其分类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1.5 变形与应变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思考题 习题第2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2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3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2.4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6 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7 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2.8 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2.9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2.10 拉伸、压缩的超静定问题 2.11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12 应力集中的概念 2.13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思考题 习题第3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3.3 纯剪切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3.6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 3.7 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述 3.8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思考题 习题第4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4.2 受弯杆件的简化 4.3 剪力和弯矩 4.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5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问的关系 4.6 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思考题 习题第5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思考题 习题第6章 弯曲变形 6.1 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6.2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6.3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6.5 简单超静定梁 6.6 减小弯曲变形的一些措施 思考题 习题第7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概述 7.2 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7.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7.5 三向应力状态 7.6 位移与应变分量 7.7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7.8 广义胡克定律 7.9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7.10 强度理论概述 7.11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7.12 莫尔强度理论 7.13 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思考题 习题第8章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8.3 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8.5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 思考题 习题第9章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 9.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9.3 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9.4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 9.5 压杆的稳定校核 9.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9.7 纵横弯曲的概念 思考题 习题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 静矩和形心 I.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I.3 惯性积 I.4 平行移轴公式 I.5 转轴公式主惯性轴 思考题 习题附录Ⅱ 型钢表参考文献习题答案作者简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于有好奇心的人类来说,“懂了”即是他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懂了”之后,还应该让别人懂,即学会将“懂了”的东西表达出来。“懂了”相当于阅读,而表达则是写作。我们大部分会阅读,却不会写作。以前只满足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却忽略了现象本身的多姿...

评分

对于有好奇心的人类来说,“懂了”即是他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懂了”之后,还应该让别人懂,即学会将“懂了”的东西表达出来。“懂了”相当于阅读,而表达则是写作。我们大部分会阅读,却不会写作。以前只满足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却忽略了现象本身的多姿...

评分

对于有好奇心的人类来说,“懂了”即是他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懂了”之后,还应该让别人懂,即学会将“懂了”的东西表达出来。“懂了”相当于阅读,而表达则是写作。我们大部分会阅读,却不会写作。以前只满足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却忽略了现象本身的多姿...

评分

对于有好奇心的人类来说,“懂了”即是他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懂了”之后,还应该让别人懂,即学会将“懂了”的东西表达出来。“懂了”相当于阅读,而表达则是写作。我们大部分会阅读,却不会写作。以前只满足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却忽略了现象本身的多姿...

评分

对于有好奇心的人类来说,“懂了”即是他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懂了”之后,还应该让别人懂,即学会将“懂了”的东西表达出来。“懂了”相当于阅读,而表达则是写作。我们大部分会阅读,却不会写作。以前只满足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却忽略了现象本身的多姿...

用户评价

评分

重新入门用的书

评分

这本书是我们所使用过的书籍,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使用这本书籍作为学习教材,那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深度严重浅薄,知识点严重匮乏,知识面的宽度也严重不足,很影响学生以后在专业内的学习和深造,差评。

评分

17上交考研,复习专业课的主要用书,考题偏偏偏,成绩差差差,以此祭奠我努力拼搏的2016

评分

国内的书之所以大家觉得不好,主要是因为对新手不友好

评分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写得不好?我觉得这是国内同类教材中写得最清楚,印刷错误最少的教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