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S.A.M.艾兹赫德
出品人:
页数:466
译者:姜智芹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5527
丛书系列:跨文化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历史
  • 海外汉学
  • 中国
  •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 汉学
  • 世界史
  • 世界历史
  • 中国
  • 古代文明
  • 丝绸之路
  • 帝国兴衰
  • 文化交流
  • 历史变迁
  • 全球视野
  • 文明对话
  • 跨文明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历史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历史中的中国》梳理了中国同西欧亚、非洲、美洲几个主要文明的关系,以及中国同新世界秩序或日超级文明的关系,强调中国历史对新兴世界秩序的影响,重新阐释了中国对世界体系建构做出的巨大贡献。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展示了一幅个性鲜明、富有启发意义的世界历史中的中国画面,这幅图画不是中国历史的全部,却是西方和中国读者应该了解的最重要的部分。自1988年首次出版以来,至今已再版三次,在西方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是一本西方系统研究中国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S.A.M.艾兹赫德(S.A.M.Adshead),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资深教材,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专攻中国历史,在中国盐政管理研究方面享有世界声誉。除本书外,重要著作有《中国盐政时的现代化》(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alt Administration,1900-1920)、《世界历史中的中亚》(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1993)、《欧洲和中国的物质文化:1400-1800》(Material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1400-1800)、《唐代中国:世界历史上的东方崛起》(T'and China:the rise of the east in world history,2004)等。

目录信息

第三版前言
导言
第一章 世界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
第一节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节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40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节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400年的世界组织
第二章 世界的中心:晚古时期的中国(公元;400年至1000年)
第一节 公元400年至1000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公元400年至100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节 公元400年至100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节 公元400年至1000年的世界组织
第三章  世界的中轴:中世纪时期的中国(公元1000年至1350年)
第一节 公元1000年至1350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公元1000年至135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节 公元1000年至135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节 公元1000年至1350年的世界组织
第四章  世界的地平线: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1350年至1650年)
第一节 1350年至1650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1350年至1650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节 1350年至1650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节 1350年至1650年的世界组织
第五章 世界中的世界:启蒙时期的中国(1650年至1833年)
第一节 1650年至1833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1650年至1833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节 1650年至1833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节 1650年至1833年的世界组织
第六章 两个世界之间:现代时期的中国(1833年至1976年)
第一节 1833年至1976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1833年至1976年的交往之路
第三节 1833年至1976年的中外交流
第四节 1833年至1976年的世界组织
第七章 第二版附记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的叙述在我们学过的课本和大多读过的书中是不完整的。无论是国人自己写的史还是洋人笔下的中国历史,或由于自我中心的偏见,或由于体裁编撰的片面,总有不如意之处。 恕我才疏学浅,这个不如意就是我没有见过把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史比照研究,平行...  

评分

二读《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2009/12/9 S.A.M.Adshead艾兹赫德著作《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资料价值巨大,视角、观点有启发,内容非常丰富,难能可贵,且从第三版前言看,一直在吸收新的视角、观点和研究成果。 本书仍然是西方现代中心论语境下的西方视角和价值,但确实反映...  

评分

评分

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的叙述在我们学过的课本和大多读过的书中是不完整的。无论是国人自己写的史还是洋人笔下的中国历史,或由于自我中心的偏见,或由于体裁编撰的片面,总有不如意之处。 恕我才疏学浅,这个不如意就是我没有见过把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史比照研究,平行...  

评分

如题……在汉代部分就有错误了,唐代宗那个已经离谱了,宋代部分中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使用“内河”一词或者直接译作河道,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只能说现在的翻译者学样有限了。没空一处处找错,本来就是看个宏观问题(视角?)也就不较真了。

用户评价

评分

: D829/4484

评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讲述中国了,而是不同时间段中国史和西方史进行比较研究,叙述框架太宏大了,在这个前提下有些许错误也无伤大碍,比如作者对长安、杭州、开封人口的过高估计,以及在中国科技方面对李约瑟一家之言的推崇。

评分

角度确实很不错,但作者真的懂中国啊,有些比较是否有意义,作者的角度如果深入下去,对塑造古代“中国”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但需要强大的语言基础

评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讲述中国了,而是不同时间段中国史和西方史进行比较研究,叙述框架太宏大了,在这个前提下有些许错误也无伤大碍,比如作者对长安、杭州、开封人口的过高估计,以及在中国科技方面对李约瑟一家之言的推崇。

评分

大而无用,空疏而无所指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