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史求信集》由阎长贵、王广宇著。说中国有“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这只是问题即历史传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传统。司马迁著的《史记》共130篇,其中写西汉初年或重点是写这一时期的人和事的有66篇,占《史记》篇幅的一半多,这是就数量说;就质量说,班固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所以我说,司马迁不仅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突出代表,而且是伟大代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其实,“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也早被中国人打破了。从网上看到《当代中国史料的若干问题》的文章说:“当代人不研究当代史的传统被打破,魏源等首开先河,研究本朝史。民国以后,社会自由度大大提高。李剑农的名著《辛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即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典范。”尽管如此,“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还仍这样或那样地禁锢着我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件怪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就是主张和实践“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在这方面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著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都是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写出的。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时说:“突出地显示了作者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已初次表现出的惊人的才能,即在伟大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又说:“5月28日,公社的最后一批战士在贝尔维尔一带的坡地由于寡不敌众而殉难。只过了两天,即在5月30日,马克思就向总委员会宣读了自己的著作。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厉史意义,并且写得简洁有力而又那样尖锐鲜明,尤其是那样真实,是后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瀚文献都望尘莫及的。”我们没有马克思那样的天才,我们很难做到马克思那样,但马克思关心现实、追踪现实即为当代修史的精神和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曾经有人对于吴德的口述历史不满,原因是,说她和“四人帮”沾包儿,有人急着撇清这关系。我说与一位酷不爱历史从来对政治没兴趣貌美如花身形绰约的时尚女子听,女子撇了撇丰满的嘴唇,非常不屑地说:切!真想不开,没准三十年之后,这关系,还是一牛逼的事儿呢! 这三四十年...
评分如果你对当代中国史有兴趣,红旗出版社的这本《问史求信集》不可错过。 不可错过,一是因为两位作者的身份特殊。阎长贵,原为江青的秘书;王广宇,原中央文-革办事组组长。由于他们接近风暴的核心,亲历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过惨痛的际遇,他们的立场又比纠缠在风暴眼中的...
评分我是先看了王一年的《大动乱年代》后,再借阅此书的。作者阎长贵、王广宇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来证实1966年至1968年这段时间的文化革命。期间他们作为江青机要秘书和文革中央办事组长,虽不是决策者,但是很多事件的执行者、文稿的经手者。 全书是两人已刊文章的汇总,都是通过对有...
评分真实的历史建立在遗物和亲历者诚实的回忆的基础上,个人感觉这本书是比较实在的,但愿能有更多的亲历者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对于文革,我们的反省力度太差,现在文革式思维到处可见,如果没有深度的反省,文革噩梦还会重演。
评分如果你对当代中国史有兴趣,红旗出版社的这本《问史求信集》不可错过。 不可错过,一是因为两位作者的身份特殊。阎长贵,原为江青的秘书;王广宇,原中央文-革办事组组长。由于他们接近风暴的核心,亲历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过惨痛的际遇,他们的立场又比纠缠在风暴眼中的...
留作资料很有用,证明文革就是毛家夫妻的双簧。
评分现在也就红旗等少数几家能出这类题材的书了
评分没啥猛料。料你也不敢爆。爆了也出不了。
评分这本集子不是简单的回忆录,很多史实作者都是有考证的,正如韩老所言,这本书帮助我们澄清了一些事实。是本非常不错的历史著作。
评分印象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