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国视野,展现“一战”前后青年人的梦想与挣扎
将青年命运与历史变局紧密相连,看一代青年人如何影响两次大战间的世界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一部视角独特的欧洲精神史
◎ 作品看点
★ 以独特视角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青年群体:“这一代人才带着希望初出茅庐,就迷失在狡猾的老一 辈为他们准备的烂摊子里”。
展现“一战”前后欧洲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人生经历。一方面,从战前的踌躇满志到战后的九死一生、彷徨失落,他们被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他们又无异于任何时代的青年,有高涨的个体意识,更热爱民族国家;有热情与才华,也在现实中遭遇困境。青年和围绕青年的关切总在历史潮头。
★ 滚烫的青春是迷人的,也是危险的:将青年命运与历史变局紧密相连,我们能否从青年群体身上发现战争的端倪?“迷惘一代”青年的境遇与思潮又如何影响“一战”后的世界?
以青年为切入点,全面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及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欧洲社会。剖析经济、政治、文化,探究当时欧洲为何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蔓延、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衰落、民族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兴起?为何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仅仅20余年,欧洲又被战火席卷?
★ 跨越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五国,考察青年人如何被国别文化、民族文化塑造。
“一战”前后的欧洲青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国情与民族文化又令他们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与生命力:法国青年热衷社会调查,希望以实证主义证明自己比老一代强。德国青年热衷于强健体魄,总为国家的国际地位愤愤不平。英国青年崇尚浪漫主义,认为经受战火的洗礼才能领悟人生真谛。西班牙青年哀叹帝国荣光不在,苦恼于国内乱象丛生。意大利青年狂热过头,最终被法西斯主义裹挟……
★ 一部诗意的欧洲青年精神史。
以小说、诗歌、回忆录、日记信件、学术著作、政治演讲、报纸文章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一手史料展现历史的走向与文明的线索,扎实中闪现诗意。
★ 荣获198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 内容简介
1914 年那一代青年人在人们的记忆、情感和传说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这本触动人心的书中,罗伯特·沃尔将这一代人从史书定论的遮蔽中拯救出来,令他们能够被世人理解。 他讲述了这群青年人的故事:他们是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中产阶级精英,代际意识将他们团结在一起,独特的民族主义经历令他们与众不同。
这些人出生于 19 世纪末,当时理性的世界正瓦解为一个非理性世界。他们注定要统治世界;然而,他们的生活被世界大战打断,这使他们不得不去寻找自身与历史、与未来的联系。通过研究大量小说、诗歌、自传、回忆录、社会学论文、哲学论文、学术讲座、政治演讲、对话录音、信件、个人日记和报纸文章,本书重现了这一寻找过程,精彩呈现了当时欧洲的集体心态与个人心态。
本书关注思想背后人的经历,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及其如何搅动参与者的人生。展现代际意识的凝聚力与纽带作用,令读者收获了新颖的视角与背景,去理解悲观主义和绝望情绪的蔓延、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衰落、法西斯的兴起,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进步国家突然爆发的暴力事件。
◎ 媒体/名人推荐
尽管在主题和研究方法上有别于传统,但这部著作的原创性和新鲜感令人兴奋。它讲述了自1880年前后,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一代人”这个词如何不再因循它几个世纪以来的含义,而是意味着“青年”及其特有的价值观、干劲、叛逆与才干。相传……这一代人才带着希望初出茅庐,就迷失在狡猾的老一辈为他们准备的烂摊子里。罗伯特·沃尔为这种浪漫、简单的说法书写了尖锐概述,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崇高、常常伴随着荒谬与危险、最终更加迷人的历史场景。——《倾听者》
再现欧洲主要国家的文学青年以及他们认为自己是特殊一代的想法,这种想法被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所证实。这是代际理论的结集之作,也在为那些知名的和默默无闻的人立传。这部优秀的文化史展现了战争与动荡的阴影如何塑造人的生活与情感。——弗里茨·斯特恩,《外交事务》
这是一本全面、无可挑剔的学术著作……它简洁、清晰、文笔精湛,是研究代际问题的极佳历史著作……[沃尔]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罗伯特·罗森斯通,《新共和》
作者简介
罗伯特·沃尔(Robert Wohl,1936—2021),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系教授、系主任,美国历史学会会员,意大利研究学会会员,研究领域为欧洲文明。代表作《1914年一代》获 198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译者简介
曾小楚,广东汕头人,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目前为自由译者,翻译方向为人文社科、历史、文学。已翻译的作品有 《娜塔莎之舞》《明治天皇》《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压裂的底层》等。
首先感谢赠书,本书实属佳列,三百多页的思想史,旁征博引,试图论证代际意识的觉醒及1914年大战后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英雄,属实是读爽了。但也得实话实说,本书确实比较挑读者。若不对一战前后的欧洲世界有一定了解,也没有对代际问题的强烈兴趣,或是思想史的知识储备,那就...
评分在历史的各个时期,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能够起到拨云见雾的作用,就是因为其在任何时期都能够保持相对冷静,不会受到外部纷争的影响,不会陷入暴躁与狂热的陷阱。 但是意大利的知识分子在一战时期居然愿意让自己的同胞投身到战争之中,太令人难以想象了。在我们的印象中,意大利...
评分上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千百年来各自国家的官僚统治形态。在不再似过往的日子里,想当然的想法可能非常的个人化,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观念来组织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存在是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历史的。很多人在战争年代,也许真的活着却早已经不复存在,所谓的经历多少能称为...
评分在历史的各个时期,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能够起到拨云见雾的作用,就是因为其在任何时期都能够保持相对冷静,不会受到外部纷争的影响,不会陷入暴躁与狂热的陷阱。 但是意大利的知识分子在一战时期居然愿意让自己的同胞投身到战争之中,太令人难以想象了。在我们的印象中,意大利...
评分首先感谢赠书,本书实属佳列,三百多页的思想史,旁征博引,试图论证代际意识的觉醒及1914年大战后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英雄,属实是读爽了。但也得实话实说,本书确实比较挑读者。若不对一战前后的欧洲世界有一定了解,也没有对代际问题的强烈兴趣,或是思想史的知识储备,那就...
2025已读17。聚焦1914年一代欧洲中产知识青年的社会文化史作品,以参加“一战”的五国才俊为考察对象,以他们留下的文本记录为分析材料,还原了该群体在战前、战时、战后的精神状态与情感体验,最终完成对代际理论的解构。这批欧洲文明的天之骄子本欲借参战之机,摆脱父辈的僵硬管教、寻求激昂的生命体验,却被空前残酷的战场杀戮所彻底重塑,转变为困顿彷徨、愤世嫉俗的异见分子。由此形成的悲观主义文化氛围,成为1920年代左右激进意识形态的滋生土壤~PS:德国一章尤佳,建议搭配曹卫东主编的《德国青年运动》《德国保守主义革命》,以及斯特恩的《文化绝望的政治》一并阅读~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叛逆与迷惘,今日亦不例外。正当他们抱怨眼下、憧憬未来之时,最好的时代可能已经悄然离去~
评分有人聚焦于1914一代,展示了他们在世界的重大变动下体验到的迷茫和挫折。那有没有书籍聚焦于我们这一代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评分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迷恋旅行?首先,旅行为一种自身已无法维持、时刻处于崩溃边缘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滋养。它为那些被自我和时代的无望弄得不知所措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解脱的机会。如果你一直在旅行,那么你就可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评分有人聚焦于1914一代,展示了他们在世界的重大变动下体验到的迷茫和挫折。那有没有书籍聚焦于我们这一代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评分欧洲青年群像+精神史。出场人物有点多,但也还详略得当。读了之后放下一段时间再回想,各种形象、民族气质反而更清晰了。都是曾经那么鲜活、个性高涨的人。和前人比,我们科技上更进步;但在精神上,前人未必比我们古板,我们未必比前人高明。细读文本,虽然相差一百多年,但不妨碍产生共鸣。对于历史书来讲,这本书意外地有些诗意,能触动人的句子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