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自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英国] 齐格蒙特·鲍曼
出品人: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页数:304
译者:张德旭
出版时间:2024-8-18
价格:7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5282072
丛书系列:守望者·人间世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心理学
  • 个人发展
  • 人生哲理
  • 内省
  • 情绪管理
  • 自我认知
  • 幸福感
  • 心灵鸡汤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想要实现自我,但我并不知道我是谁。”

“在当今世界,‘失去一切’的风险是永久性的。拥有‘独特’知识的高级专业人员,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残酷地沦为无能的人。”

*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睿智对谈。南大社鲍曼对谈系列第二本(共4本)!

◎ 一份“现代人如何塑造自我,如何与世界、他人相处”的哲思记录。

◎ 伟大的 社会学家×塔林大学首任校长,智力交锋,献给我们一代人的思想小书。

◎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聚焦自我,记录时代浪潮中人的境况。

——————

【编辑推荐 】

※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 × 哲学脱口秀Vita brevis主持__邮件交流,智力交锋。一份写给当代人“反虚无”生存指南。从不同侧面描写时代浪潮中人的生存境况。

※ 畅聊当今生活,记录历史与哲思:技术更迭、AI、生之短暂、新中产的不稳定、互联网上的社交现象、失败的社会表演、不存在的自我实现、幻想中的彼此联结……__鲍曼以“自我”为风向标,勘测个体与世界在时空坐标系里的波动。

※ 一本小书,聚焦“自我”,关注人之本身。将我与世界重新关联。__我们既矛盾,又迷惘。我们竭尽全力实现自我,却又想逃离自我内在的空虚。

※ 鲍曼与罗德,用锐利目光洞悉时代无力,却温柔地为个体留出幸福余地。__“人类的生活,就是在意识到自己终有一死的前提下,使之变得可以忍受,甚至值得一过。”

※ 一场精彩智趣的“伟大的双人脱口秀”。__博尔赫斯、弗洛伊德、列维纳斯等 纷纷冒泡;科学主义、耗散理论、人工智能,跨界的知识交互碰撞,共同勾勒自我的形貌。

—————————

【内容简介】

◎先要直面自我, 才能找到意义——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虚无”生存指南!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

鲍曼与罗德棋逢对手,结合他们各自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理解复杂的自我”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引人入胜、广阔且深入的对话。

————————

【媒体及学者推荐】

鲍曼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建立了一个任何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

鲍曼详细描述了21世纪定义“自我”的文化、哲学和社会条件……他是英国最迷人的思想家之一……他作品非常多,他与不同人对话,紧跟时代。 ——《卫报》

书虽小,信息量爆炸。读吧,沉浸其中,享受乐趣。我很喜欢鲍曼的作品,但这本很特别,是他与另一个同样聪明的人的有组织的对话。这些对话,比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更像是一种对话。——Goodreads 读者

作者简介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

出生于波兰,当代西方杰出的思想家。

曾任华沙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zui伟大的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者”。

一生出版 50多本著作。代表作品有《现代性与大屠杀》《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流动的现代性》《将熟悉变为陌生》等。

*

瑞恩·罗德(Rein Raud,1961—)

作家,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塔林大学首任校长(2006—2011)。

代表作品有《行动中的意义》。2003年,获爱沙尼亚记者联盟奖。2003—2004年,主持哲学脱口秀Vita brevis

————

【译者简介】

张德旭,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美文学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译有《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大学,有什么用?:剑桥教授为大学教育一辩》等。

目录信息

序言/ i
*
1 出 发
自我与时间:我们如何面对“人终有一死” / 1
2 语言中的多重自我
精确与矛盾:我们如何通过语言理解世界,呈现自我 / 37
3 表演自我
效仿与创造:在异质的大众面前,如何展示自我 / 77
4 自我实现
个体与新自由主义:谁能决定“我要过怎样的人生” / 119
5 相连的自我
网络技术与现实世界:人类的共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 151
6 自我的构成
期待与幸福:踏入小径分叉的花园意味着什么 / 201
*
后记一 / 241
后记二 / 258
注释 / 27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自我的表演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访谈体真正推动对话深入下去,当然前提是有效性,又基于围绕共同话题展开,形成语言的逻辑和事实的逻辑,当然以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不幸可能往往以学习传授为形式)多以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式呈现,反而更易脱离话题中心。延...

评分

“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自我的表演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访谈体真正推动对话深入下去,当然前提是有效性,又基于围绕共同话题展开,形成语言的逻辑和事实的逻辑,当然以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不幸可能往往以学习传授为形式)多以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式呈现,反而更易脱离话题中心。延...

评分

“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自我的表演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访谈体真正推动对话深入下去,当然前提是有效性,又基于围绕共同话题展开,形成语言的逻辑和事实的逻辑,当然以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不幸可能往往以学习传授为形式)多以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式呈现,反而更易脱离话题中心。延...

评分

“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自我的表演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访谈体真正推动对话深入下去,当然前提是有效性,又基于围绕共同话题展开,形成语言的逻辑和事实的逻辑,当然以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不幸可能往往以学习传授为形式)多以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式呈现,反而更易脱离话题中心。延...

评分

“只要我们做真实的自己,自我的表演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访谈体真正推动对话深入下去,当然前提是有效性,又基于围绕共同话题展开,形成语言的逻辑和事实的逻辑,当然以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不幸可能往往以学习传授为形式)多以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式呈现,反而更易脱离话题中心。延...

用户评价

评分

去年我最喜欢的对话集是《将熟悉变为陌生》,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是《自我》。鲍曼总结了自我的三大现代特质——对象性、主体性和主体客体性。书中强调,自我构成和实现的过程既是社会和文化制度的产物,也是个人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自我不仅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变化,也对现代社会和技术变革作出回应。

评分

“自我”是个迷人而经久不衰的大题目。在豆瓣上一搜,有很多书的标题都围绕”自我“展开,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多个领域。泰勒戈夫曼弗洛姆弗洛伊德,这些人都曾就此著书立说。鲍曼与罗德的对谈有何新意?英文书名Practices of Selfhood透出一点线索。面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种种挑战,二人皆强调行动和实践,而且这里是复数的实践。如果大胆联想,自我不是给定的,是在行动中生成的。在当今社会,一个追寻自我的青年,恐怕得打破所谓专业和职业的束缚,八面出击,在不同领域多尝试,多搞事,才能弄清楚世界和自我是怎么回事。两人邮件交流,少了些当面对话的机锋和活泼。各种理论引了不少,译者注已经费功夫提供了不少背景。如对所谈理论有所了解,读起来会更有感觉。

评分

在互联网作为神的时代里做一个无神论者。

评分

一定要和《生活艺术》那本小册子一起看。鲍曼这次对话的核心其实是永恒性问题的古今之变,自我在当代的困局其实正是现代祛魅后韦伯所言“诸神之战”的结果,神圣的缺位让人本身的神圣性变得模糊,对于当下资本主义生活中的技术批判、消费批判、身份政治批判、图像批判其实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读完只能再次感叹,“游戏”或者“嬉戏”这个概念对于法国哲学和当代社会学/人类学还是太重要了(比如经典的格尔茨斗鸡,以及维的“语言游戏”),似乎超越性和内在性的当下实践都只能围绕这个概念来展开。期待下一本对话。

评分

去年我最喜欢的对话集是《将熟悉变为陌生》,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是《自我》。鲍曼总结了自我的三大现代特质——对象性、主体性和主体客体性。书中强调,自我构成和实现的过程既是社会和文化制度的产物,也是个人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自我不仅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变化,也对现代社会和技术变革作出回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