綫索與痕跡

綫索與痕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意] 卡洛·金茨堡
出品人:
頁數:478
译者:魯伊
出版時間:2025-3
價格:11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268547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懸疑
  • 推理
  • 犯罪
  • 偵探
  • 心理
  • 綫索
  • 真相
  • 調查
  • 小說
  • 神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依循綫索-破譯痕跡-抵達真相-捍衛記憶】

【微觀史學派代錶學者,《奶酪與蛆蟲》作者卡洛·金茨堡最新中文版史學專著】

【用微觀史學填補曆史真相與曆史敘事之間的罅隙】

【重視對被迫害者的考察,而不隻著眼於迫害本身】

【迴溯自身學術道路,在“曆史與結構”中推進微觀史寫作】

【深刻體現曆史學傢應有的專業技藝、學術使命與道德追求】

【真相當然 是一個終點,而非起點。——卡洛·金茨堡】

亞裏士多德曾寫道,曆史學傢講述過去已經發生的事,討論何為真相,而詩人講述本可發生的事,討論有何可能。但是,真相當然是一個終點,而非起點。曆史學傢(以及詩人)所做的事,與每個人生命的某些部分息息相關,那就是解開那些有關我們存在本質、真假虛實交相纏繞的故事綫索。

任何敘事——真的、假的、虛構的——都暗含著某種與真實的關係。因此,自古以來,各種各樣的敘事便交織在一起,彼此雜糅,互相指斥,矛盾相嚮。曆史敘事與虛構敘事之間的關係,更是一個被陳詞濫調和浮言虛論所汙染的領域,它需要以一種最紮實的方式來麵對,通過一係列事例來闡明。金茨堡認為深挖文本,逆著這些文本生産者的主觀意圖,我們可以讓那些不受控製的聲音浮現齣來,而這也指嚮瞭他的微觀史學研究軌跡。

在真實事件——比如一場戰鬥——和作為曆史學傢記述之基礎的、關於這一事件的零散扭麯的記憶之間,存在著一個缺口。托爾斯泰的觀點眾所周知:要想填補這個缺口,就隻能靠收集直接或間接參與到這場戰鬥中的所有個體(甚至是最卑微的一個小兵)的記憶來實現。

【追溯與評論】

盡管不可避免地臣服於過去,我們卻至少能實現某種程度的自我解放。那即是說,就算注定永遠隻能在昔日留痕的基礎上瞭解過去,我們設法瞭解到的東西,卻遠比它以為該讓我們知道的那些東西為多。

——馬剋·布洛赫(Marc Bloch),法國著名曆史學傢,年鑒學派創始人

沒有其他在世的曆史學傢能達到金茨堡的博學程度。《綫索與痕跡》的每一頁都對此進行瞭證明。

——佩裏·安德森(Perry Anderson),英國曆史學傢、思想史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曆史係和社會係教授,(《倫敦書評》)

金茨堡是一位有著永不滿足的好奇心的曆史學傢,他以天生偵探般的熱情追尋哪怕最微弱的一絲綫索,直到找到證據的每一個片段。

——J.H.艾略特(J.H.Elliott),英國曆史學傢,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現代史教授,(《紐約書評》)

這些文章極具人道主義精神,並在學識上毫無保留地探討瞭曆史應該如何書寫的問題。

——喬納森·貝剋曼(Jonathan Beckman),英國《文學評論》雜誌編輯

著者簡介

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1939— ),本書作者,享譽國際學術界的意大利曆史學傢,微觀史學派的代錶學者,曾榮獲有“歐洲諾貝爾奬”之譽的巴贊奬(Balzan Prize)。先後任教於博洛尼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比薩高等師範學校等。研究興趣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歐洲,著作涉及社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領域,高度體現瞭資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創性。代錶作有《夜間的戰鬥:16、17世紀的巫術和農業崇拜》《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等。

【譯者簡介】

魯伊,本書譯者,旅居澳大利亞的獨立譯者。曾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獲美國科學促進會首屆發展中國傢科學記者奬、麻省理工學院奈特科學記者奬學金。譯作有《蠶絲:錢學森傳》《張純如:無法忘卻曆史的女子》《切爾諾貝利的午夜》《帆與錨:澳大利亞簡史》《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美國資本主義時代》等。《張純如》一書曾獲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奬翻譯奬。

圖書目錄

中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 1 章 描述與引用——獻給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
第 2 章 梅諾卡島猶太人的改信(417—418)
第 3 章 濛田、食人部落與搜奇洞室
第 4 章 巴黎在 1647:關於虛構與曆史的對話
第 5 章 歐洲人對薩滿的發現(或再發現)
第 6 章 寬容與商貿——奧爾巴赫對伏爾泰的解讀
第 7 章 阿納卡西斯對土著人的提問——一本老暢銷書的新解讀
第 8 章 尋訪伊斯拉埃爾·貝爾圖喬
第 9 章 苦澀的真相——司湯達對曆史學傢的挑戰
第 10 章 對敵人的呈現——《锡安長老會紀要》的法國前史
第 11 章 孤證:對猶太人的滅絕與真實性原則——獻給普裏莫·萊維
第 12 章 細節、特寫與微觀分析——寫在西格弗裏德·剋拉考爾身後之作的頁邊
第 13 章 微觀史:我所瞭解的二三事
第 14 章 作為人類學傢的宗教法庭審判官
第 15 章 女巫與薩滿
附錄:證明與可能性——《馬丁·蓋爾歸來》意大利文版後記
後記
中譯本說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是怎样的一根线索,贯穿了这些探讨不同主题、但却全都以破译痕迹为中心的随笔?如今,在本书首个意大利文版(2006年)问世多年之后,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这条一以贯之的线索,便伏于对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某种学术观点的批判中。该观点认为,鉴于想象是历史叙事和小说叙...

評分

1.是怎样的一根线索,贯穿了这些探讨不同主题、但却全都以破译痕迹为中心的随笔?如今,在本书首个意大利文版(2006年)问世多年之后,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这条一以贯之的线索,便伏于对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某种学术观点的批判中。该观点认为,鉴于想象是历史叙事和小说叙...

評分

1.是怎样的一根线索,贯穿了这些探讨不同主题、但却全都以破译痕迹为中心的随笔?如今,在本书首个意大利文版(2006年)问世多年之后,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这条一以贯之的线索,便伏于对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某种学术观点的批判中。该观点认为,鉴于想象是历史叙事和小说叙...

評分

1.是怎样的一根线索,贯穿了这些探讨不同主题、但却全都以破译痕迹为中心的随笔?如今,在本书首个意大利文版(2006年)问世多年之后,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这条一以贯之的线索,便伏于对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某种学术观点的批判中。该观点认为,鉴于想象是历史叙事和小说叙...

評分

1.是怎样的一根线索,贯穿了这些探讨不同主题、但却全都以破译痕迹为中心的随笔?如今,在本书首个意大利文版(2006年)问世多年之后,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这条一以贯之的线索,便伏于对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某种学术观点的批判中。该观点认为,鉴于想象是历史叙事和小说叙...

用戶評價

评分

感謝小夥伴贈書

评分

值得每個人一讀的書,給瞭我很多的感觸。我覺得很有意思。

评分

感謝小夥伴贈書

评分

2025年度必讀書之一。金茨堡老先生是一位遠遠超越曆史學領域的曆史學傢,恐怕大學者都是這樣,自身的專業技藝、學術使命與精神強力終將突破單一的專業限度。在他這裏,微觀史遠非僅僅關注邊緣與底層,更非瑣碎材料的淩亂堆積,撿拾那些微小的碎片,是為瞭拼貼真理與真相的完整畫麵,填補事實與敘事之間幽暗的罅隙。

评分

微觀史學將自身定義為“the science of real life”以重構宏觀分析無法理解的“現實生活”為宗旨,采用在世界中人的行為的行動與衝突的模式,認定他超越指令性的、壓迫性的規範體係的限製的自由。因此,所有社會行動都被視為個體麵對規範性現實進行反復談判、操控、選擇與決策的結果,這個規範性現實盡管無所不在,但給個人的詮釋與自由提供瞭諸多可能性,在這種類型的考察中,曆史學傢不僅關心意義的詮釋,而且關注界定象徵世界的含糊性,對它所能進行的詮釋的多元性,以及圍繞象徵資源發生的鬥爭——微觀史學傢以人名為指南,收集普通人在不同檔案中留下的各種痕跡,人名交匯復又分開的綫條,創造齣一張密密織就的網,為觀察者提供瞭個體置身其中的社會關係網絡的圖像,探求“正常的例外”,抽象歸納又不犧牲特殊性、具體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