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郭廷以(1904-1975):河南舞阳人。一代史学宗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始人兼学术奠基人。深受傅斯年、罗年伦治史风格之影响,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依据丰富确实的史料立论,以重视历史原貌,是实证史学的卓越代表。其史学研究由编纂大事记及整理史料入手,是著名的“南港学派”的创立者。
郭先生于晚年旅美访问期间,历时四年完成本书实稿,其后多次修订,于1975年9月逝世之前,尤增补多处,备尽心力。
代表作:《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季)》、《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民国)》、《太平天国历法考订》、《郭嵩焘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纲》等。
“有时他(郭廷以)与好友闲谈,常说历史是一门郑重的学问,一涉偏私,贻误后人,并说写现代史更是着笔不易,他既无惊人之笔,更不敢妄加私见,仅能就所知道的点点滴滴,平实的写出来,作个交代,以就正于同辈后辈。……”这是郭廷以先生的遗孀郭李心颜在本书《书后小...
评分那段岁月,原本只是耳闻一二,只知是离现代生活最近的中国昏暗史。因此借着《风声》中,对孙先生革命了解的冲动,想也稍微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下,中国这百年的曲折历程,前因后果。郭老这本书,严谨而流畅,为我展开了一幅幅那年的光与影,全面而在理,以史明鉴知荣耻,受教...
评分 评分当我阅读国内出版的历史书,时常会想起这样一句话“哑巴告诉聋子瞎子看到鬼”,层层不合常理的权威解释叠加在一起,说不清的吊诡和荒诞。胡适不曾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话,但我记得《1984》曾经这样写道“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历史,控制了历史就控制了现在”,...
评分历史从来不是一门精准的学问,无论作为历史的亲历者还是旁观者,尤其是在中国,历史的书写总要优先考虑政治的需要,满足当政者的情绪,然后才能是书写者个人的观感与好恶,于是多少真相被巧妙的隐藏,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这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么...
其实对几大近代史通史对比阅读才有感觉,不仅仅是史料的相互对比,更重要的是视野的相互参考 印象最深是前面对中英矛盾的描述,补充了我自己理解的模型的细节
评分其实对几大近代史通史对比阅读才有感觉,不仅仅是史料的相互对比,更重要的是视野的相互参考 印象最深是前面对中英矛盾的描述,补充了我自己理解的模型的细节
评分徐中约的印象太深,这个读完竟没太多印象,只觉得二者立场还是有明显差别,郭的较近国内正统说法。(实在不应该密集地一起读的)
评分郭先生可谓第一代近代史学者中的翘楚,此书亦算其代表作之一.全书以政治史视角将近代中国的转变里程很清晰的展现出来,文笔简练,没有多少修饰,读来甚是顺畅.
评分“历史是一门郑重的学问,一涉偏私,贻误后人,写现代史更是着笔不易。既无惊人之笔,更不敢妄加私见,仅能就所知道的点点滴滴,平实的写出来,作个交代,以就正于同辈后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