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

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張維玲
出品人:
頁數:356
译者:
出版時間:2023-10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7320823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天書時代
  • 古文運動
  • 近代史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學術史
  • 中國近代文學
  • 語言學
  • 曆史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反省古文運動的典範敘事,新見迭齣,從天書與太平的解構重敘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

*聯動政治史與儒學史,古文運動是對天書時代的反動!

*文史結閤,深入細節,呈析柳開派與楊億派士大夫的曆史貢獻

.

本書通過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分析宋代古文運動展開的曆史脈絡。上篇探討1008至1033年的所謂“天書時代”,如何在真宗與徐鉉後學的閤作下,融閤漢唐經學、讖緯學、道教思想於一體;下篇探討仁宗朝的古文運動如何在批判天書時代的政治文化中誕生。為探討此一政治過程,本書所關注的士大夫群體遠多於範仲淹及其政治支持者,從而深化仁宗朝古文運動的曆史過程。本書認為,天書時代是趙宋君臣將漢唐君主對“太平”的想象與操作,進行總結性的重組與展示,以為統治的正當性張本;天書時代在仁宗朝的破産,意味著此時士大夫反省,甚至放棄漢唐儒學所賦予的政治理念。是故,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可謂是中國政治史與儒學史典範轉移的關鍵時期。

著者簡介

張維玲,女,颱灣大學曆史係博士,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係研究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哈佛大學東亞係、費正清中心訪問學者。專長領域是宋代政治文化史、晚唐至明初地方社會史,後者以福建莆陽為個案研究。已有論文發錶在《新史學》、《漢學研究》、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等期刊。目前正在進行的地方史研究,不僅與西方學界“南宋士人地方轉嚮(localist turn)”展開對話,也希望對“宋元明轉摺(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的課題有所貢獻。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第二節 政治史與儒學史的內在連動
第三節 推動政治過程的政治派彆
第四節 《宋會要輯稿》與士大夫文集的史料價值
第五節 從天書時代蛻變齣的古文運動
上篇:天書時代的形成
第一章 渴望封禪——宋太祖、太宗朝對統治正當性的追求
前言
第一節 封禪與“太平”的概念連結
第二節 太祖末到太宗前期對太平與封禪的謀求
第三節 端拱元年的轉摺與“修德來遠”的提齣
第四節 太宗後期的太平追求與挫摺
第五節 太宗朝南北文士的權力關係
結語
第二章 走嚮“太平”——真宗大中祥符時代讖緯與道教的融閤
前言
第一節 成為“有德”的“太平無為”之君
第二節 天書時代的思想來源之一:讖緯
第三節 天書時代的思想來源之二:徐鉉崇敬唐玄宗的道教統治
第四節 徐鉉——王欽若派文士:祥符時代的主導者
第五節 祥符年間讖緯與道教的融閤
結語
第三章 天書時代——統治模式與政治文化
前言
第一節 天書:“太平”後的統治指導
第二節 孝治:東封、西祀與聖祖降神
第三節 崇“無為”之“道”
第四節 如導師般的君主:天書時代的君臣關係
第五節 全體動員:嚮地方延伸的真宗崇拜
結語
附圖:徐水縣天慶觀碑
下篇:曆史中的古文運動
第四章 “太平”的喪失—— 仁宗前期政治文化的轉變
前言
第一節 殘存的“太平”——劉太後主政期
第二節 承認“太平”已失——仁宗親政到慶曆改革
第三節 仁宗統治後期的政治策略
結語
第五章 曆史中的古文運動——政治過程與曆史敘事的形塑
前言 古文運動的“典範敘事”
第一節 從天書時代蛻變齣的古文運動
第二節 王曾與楊億派文士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第三節 柳開派士大夫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第四節 疑經的展開:仁宗朝士大夫對“天書”的批判
結語
結論
徵引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學者談論古文運動多並稱唐宋,實則「唐宋古文運動」涵蓋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時代脈絡也各有不同。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面對的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柳開(947-1000)的歷史時空則為宋代的初興,而孫復(992-1057)、石...  

評分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學者談論古文運動多並稱唐宋,實則「唐宋古文運動」涵蓋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時代脈絡也各有不同。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面對的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柳開(947-1000)的歷史時空則為宋代的初興,而孫復(992-1057)、石...  

評分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學者談論古文運動多並稱唐宋,實則「唐宋古文運動」涵蓋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時代脈絡也各有不同。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面對的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柳開(947-1000)的歷史時空則為宋代的初興,而孫復(992-1057)、石...  

評分

(一)宋儒之「理性」 讖緯之學並非一直呈下降、衰落趨勢。學界對中古時期的研究即指出,讖緯學在西晉以後地位降低,在隋唐亦不佔據重要地位。史家較少注意到的是,宋初君臣開始更多地運用議緯思想。此一趨勢在真宗大中祥符時代臻至高峰。之前往往想當然地認為愈至仁宗朝及以後...  

評分

(一)宋儒之「理性」 讖緯之學並非一直呈下降、衰落趨勢。學界對中古時期的研究即指出,讖緯學在西晉以後地位降低,在隋唐亦不佔據重要地位。史家較少注意到的是,宋初君臣開始更多地運用議緯思想。此一趨勢在真宗大中祥符時代臻至高峰。之前往往想當然地認為愈至仁宗朝及以後...  

用戶評價

评分

發人深省之語不時而見,如星光璀璨,無奈卻難匯聚成銀河。衝擊瞭舊敘事,很多思路感覺是對的,但遺憾的是沒有建立血肉豐滿的可靠的新敘事,部分論證和闡釋稍顯勉強。。。

评分

以封禪作為王朝初立對正統閤法性的最佳證明的視角切入,破除瞭天書時代是為瞭洗刷澶淵之盟恥辱的強關聯。而進入“太平”盛世後讖緯的盛行以及真宗的沉醉導緻整個國傢都陷入瘋狂的奉神活動和溜須拍馬文中。下篇對古文運動的興起歸於對天書時代的瓦解,雖然看起來整條綫都如書名一樣順理成章,但實際觀感此處論述並無足夠說服力。另外就是派係的劃分過於簡單粗暴瞭……

评分

剛買瞭颱版,大陸就要齣瞭…

评分

價格親民好評。第二、三章尤其厲害。

评分

1.宋太祖,太宗就渴求封禪,以此來證明宋並非五代之類短命王朝。但太宗對遼戰事的多次失敗,讓其被迫在端拱年間由武力平遼轉嚮修德來遠,寄希望由此達到緻太平的理想。 2.景德年間,真宗與遼,李德明簽訂和約後,開始謀求太平無為之政,徐鉉及其門人故舊開始受重視。真宗仿效唐玄宗,並且將讖緯與道教融閤。 3.仁宗天聖年間,中央與士大夫仍以太平自認,改革聲音微弱。天聖末劉太後地位穩固,此意識形態反而成為阻擋朝臣諫言的策略。但在景佑年間,遭到瞭士大夫前赴後繼放批評聲浪。 4.慶曆改革的失敗,本質上並非仁宗不欲改革政務,而是仁宗對範仲淹等人否定真宗的不滿。 5.古文運動的發展與楊億柳開兩派文人主政中央,有意識改編科舉的取士標準有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