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

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张维玲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23-10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732082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天书时代
  • 古文运动
  • 近代史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学术史
  • 中国近代文学
  • 语言学
  • 历史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反省古文运动的典范叙事,新见迭出,从天书与太平的解构重叙北宋前期的政治过程

*联动政治史与儒学史,古文运动是对天书时代的反动!

*文史结合,深入细节,呈析柳开派与杨亿派士大夫的历史贡献

.

本书通过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过程,分析宋代古文运动展开的历史脉络。上篇探讨1008至1033年的所谓“天书时代”,如何在真宗与徐铉后学的合作下,融合汉唐经学、谶纬学、道教思想于一体;下篇探讨仁宗朝的古文运动如何在批判天书时代的政治文化中诞生。为探讨此一政治过程,本书所关注的士大夫群体远多于范仲淹及其政治支持者,从而深化仁宗朝古文运动的历史过程。本书认为,天书时代是赵宋君臣将汉唐君主对“太平”的想象与操作,进行总结性的重组与展示,以为统治的正当性张本;天书时代在仁宗朝的破产,意味着此时士大夫反省,甚至放弃汉唐儒学所赋予的政治理念。是故,从天书时代到古文运动,可谓是中国政治史与儒学史典范转移的关键时期。

作者简介

张维玲,女,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研究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哈佛大学东亚系、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专长领域是宋代政治文化史、晚唐至明初地方社会史,后者以福建莆阳为个案研究。已有论文发表在《新史学》、《汉学研究》、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等期刊。目前正在进行的地方史研究,不仅与西方学界“南宋士人地方转向(localist turn)”展开对话,也希望对“宋元明转折(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的课题有所贡献。

目录信息

自序
导论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政治背景︰“天书时代”
第二节 政治史与儒学史的内在连动
第三节 推动政治过程的政治派别
第四节 《宋会要辑稿》与士大夫文集的史料价值
第五节 从天书时代蜕变出的古文运动
上篇:天书时代的形成
第一章 渴望封禅——宋太祖、太宗朝对统治正当性的追求
前言
第一节 封禅与“太平”的概念连结
第二节 太祖末到太宗前期对太平与封禅的谋求
第三节 端拱元年的转折与“修德来远”的提出
第四节 太宗后期的太平追求与挫折
第五节 太宗朝南北文士的权力关系
结语
第二章 走向“太平”——真宗大中祥符时代谶纬与道教的融合
前言
第一节 成为“有德”的“太平无为”之君
第二节 天书时代的思想来源之一:谶纬
第三节 天书时代的思想来源之二:徐铉崇敬唐玄宗的道教统治
第四节 徐铉——王钦若派文士:祥符时代的主导者
第五节 祥符年间谶纬与道教的融合
结语
第三章 天书时代——统治模式与政治文化
前言
第一节 天书:“太平”后的统治指导
第二节 孝治:东封、西祀与圣祖降神
第三节 崇“无为”之“道”
第四节 如导师般的君主:天书时代的君臣关系
第五节 全体动员:向地方延伸的真宗崇拜
结语
附图:徐水县天庆观碑
下篇:历史中的古文运动
第四章 “太平”的丧失—— 仁宗前期政治文化的转变
前言
第一节 残存的“太平”——刘太后主政期
第二节 承认“太平”已失——仁宗亲政到庆历改革
第三节 仁宗统治后期的政治策略
结语
第五章 历史中的古文运动——政治过程与历史叙事的形塑
前言 古文运动的“典范叙事”
第一节 从天书时代蜕变出的古文运动
第二节 王曾与杨亿派文士对古文运动的贡献
第三节 柳开派士大夫对古文运动的贡献
第四节 疑经的展开:仁宗朝士大夫对“天书”的批判
结语
结论
征引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學者談論古文運動多並稱唐宋,實則「唐宋古文運動」涵蓋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時代脈絡也各有不同。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面對的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柳開(947-1000)的歷史時空則為宋代的初興,而孫復(992-1057)、石...  

评分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政治背景︰「天書時代」 學者談論古文運動多並稱唐宋,實則「唐宋古文運動」涵蓋多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時代脈絡也各有不同。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面對的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柳開(947-1000)的歷史時空則為宋代的初興,而孫復(992-1057)、石...  

评分

(一)宋儒之「理性」 讖緯之學並非一直呈下降、衰落趨勢。學界對中古時期的研究即指出,讖緯學在西晉以後地位降低,在隋唐亦不佔據重要地位。史家較少注意到的是,宋初君臣開始更多地運用議緯思想。此一趨勢在真宗大中祥符時代臻至高峰。之前往往想當然地認為愈至仁宗朝及以後...  

评分

概括性地說,本書處理的是宋真宗到仁宗朝的政治過程;更準確的說,本書探索的是真宗朝的天書封禪事件,如何在不同政治群體的反思與批判中,觸發仁宗朝的古文運動。最根本上的意義,則是探討中國政治正當性的關鍵轉折時期:漢宋的舊傳統被打碎,新的傳統尚未建立。這個大破而未...  

评分

(一)宋儒之「理性」 讖緯之學並非一直呈下降、衰落趨勢。學界對中古時期的研究即指出,讖緯學在西晉以後地位降低,在隋唐亦不佔據重要地位。史家較少注意到的是,宋初君臣開始更多地運用議緯思想。此一趨勢在真宗大中祥符時代臻至高峰。之前往往想當然地認為愈至仁宗朝及以後...  

用户评价

评分

1.宋太祖,太宗就渴求封禅,以此来证明宋并非五代之类短命王朝。但太宗对辽战事的多次失败,让其被迫在端拱年间由武力平辽转向修德来远,寄希望由此达到致太平的理想。 2.景德年间,真宗与辽,李德明签订和约后,开始谋求太平无为之政,徐铉及其门人故旧开始受重视。真宗仿效唐玄宗,并且将谶纬与道教融合。 3.仁宗天圣年间,中央与士大夫仍以太平自认,改革声音微弱。天圣末刘太后地位稳固,此意识形态反而成为阻挡朝臣谏言的策略。但在景佑年间,遭到了士大夫前赴后继放批评声浪。 4.庆历改革的失败,本质上并非仁宗不欲改革政务,而是仁宗对范仲淹等人否定真宗的不满。 5.古文运动的发展与杨亿柳开两派文人主政中央,有意识改编科举的取士标准有关。

评分

发人深省之语不时而见,如星光璀璨,无奈却难汇聚成银河。冲击了旧叙事,很多思路感觉是对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建立血肉丰满的可靠的新叙事,部分论证和阐释稍显勉强。。。

评分

刚买了台版,大陆就要出了…

评分

张维玲先生的博论,宜与李长远先生的博论互相结合,均是颠覆传统解释范式的经典力作。比较惋惜的是,张氏博论出书,居然把许多真知灼见删减了,在批判儒教史观的道路上不进反退。????单从一个儒教信奉的东封泰山,能否走向西祀汾阴、中崇圣祖、南拜老君?汪圣铎先生对此长期疑惑,张书始终未曾合理回答。更加关键的是,既然崇道运动是王钦若集团策划的,那么王旦集团后来反败为胜,为何崇道运动还是愈演愈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仅需要“援引大量的汉唐儒家经典”(自序页1),而且应该参考大批的汉唐道家经籍,特别是赵大父子、君臣的崇道言论,理解宋人对三清祖师的虔诚信仰,正视仙儒分合在宋初的历史真相。简而言之,必须跳出儒教本位,重视道教价值,否则宋初历史永远是北宋中叶儒学复兴运动以降所建构的面貌。

评分

发人深省之语不时而见,如星光璀璨,无奈却难汇聚成银河。冲击了旧叙事,很多思路感觉是对的,但遗憾的是没有建立血肉丰满的可靠的新叙事,部分论证和阐释稍显勉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