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从这里开始,而不是序言。
我们不得不问世界的开端在哪里,历史的开头在哪里?是在神话中的英雄那里,还是在编年体历史著作那里;是在共和政体的开创者们那里,还是在帝国的揭幕人那里;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命运那里!我不知道,因为从这些开头我看不到世界和历史的结尾在哪里。
我们像历史中的任何一位过客在经历历史,我们应有信心号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并试图让它名副其实。是的,历史的开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对我们而言,我们知道我们故事的结局。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韩满春,毕业于清华大学,罗马史研究者,文化评论人。
吉本在他的《自传》里回忆1764年,自己第一次站在米尔维亚桥上,面对罗马古城时的心情:“时至今日,我依然难以忘怀,并且无以言表首次踏进这座永恒之城时内心的强烈悸动。”这之后的1787年,在他呕心之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结尾,吉本写道,正是在卡皮托神殿的废墟中,...
评分其实简单点,这本书的好处就是:体现了我们如何看世界,而不再是世界如何看我们,而且看的是有趣的好东西,不是其他无痛痒的。夹叙夹议,但没有什么经世治国的无聊想法。我们现在足堪经世治国的东西太多,却无非一塌糊涂,所以读书多寡、有没有经世治国的抱负,终究不是要害。 ...
评分为了不使这部作品看起来学究气十足,拒人千里之外,故而在成书中未加参考资料。下面是这本书参考书目的大概清单。英文资料,基本上都是电子版的所以无从附加了。 参考书目 阿庇安著,谢德凤译:《罗马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
评分《帝国的命运》乍看上去像是一本关于罗马的历史书。就连出版社的编辑也在书的封皮上打下了几个小字:“上架建议:历史”。但它其实并不是一本通史或简史,而是一本作者记叙自己观点的议论文集,至少本质上是这样;只不过里面引用的论据都是关于罗马的历史事件罢了。如果有人希...
评分其实简单点,这本书的好处就是:体现了我们如何看世界,而不再是世界如何看我们,而且看的是有趣的好东西,不是其他无痛痒的。夹叙夹议,但没有什么经世治国的无聊想法。我们现在足堪经世治国的东西太多,却无非一塌糊涂,所以读书多寡、有没有经世治国的抱负,终究不是要害。 ...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尽在此书
评分这种怎么会有人出书呢?文章很适合发表在博客,如果罗马史在中国受欢迎的话,应该会成为热门博客。但我觉得除了作者的确读了很多一手资料之外,分析能力和见地都非常普通,如果是业余爱好者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专业人员就太肤浅零乱无系统了。厄,还是隔壁大学的呢。
评分简朴理性的行动主义与实用主义是罗马人的力量源泉,而对自由的热爱和由强烈的自尊而生出的高尚道德观则是罗马共和国的骨骼。从罗马的兴衰看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反噬,无论是在社会制度层面还是在个人层面都能给今天的人丰富而深刻的教益。
评分书中很多观点很有价值!
评分充满了作者的见解,很多观点让人很欣喜,不过有些地方多少让人觉得过于以偏概全。“和平……比苦难本身更加残酷和辛酸……贵族开始滥用他们的低纬,人民则滥用他们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