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从这里开始,而不是序言。
我们不得不问世界的开端在哪里,历史的开头在哪里?是在神话中的英雄那里,还是在编年体历史著作那里;是在共和政体的开创者们那里,还是在帝国的揭幕人那里;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命运那里!我不知道,因为从这些开头我看不到世界和历史的结尾在哪里。
我们像历史中的任何一位过客在经历历史,我们应有信心号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并试图让它名副其实。是的,历史的开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对我们而言,我们知道我们故事的结局。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吉本在他的《自传》里回忆1764年,自己第一次站在米尔维亚桥上,面对罗马古城时的心情:“时至今日,我依然难以忘怀,并且无以言表首次踏进这座永恒之城时内心的强烈悸动。”这之后的1787年,在他呕心之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结尾,吉本写道,正是在卡皮托神殿的废墟中,...
评分今晚刚看完,感觉挺乱的。 像这样写书的人不是很多了,通过罗马史这样一个载体袒露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对罗马的思考,对中国的希冀! 罗马史确实是具有精彩的,值得去追寻,去深究,去探索! 罗马的政治史,是相当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共和这样一个理念能够在那样的...
评分吉本在他的《自传》里回忆1764年,自己第一次站在米尔维亚桥上,面对罗马古城时的心情:“时至今日,我依然难以忘怀,并且无以言表首次踏进这座永恒之城时内心的强烈悸动。”这之后的1787年,在他呕心之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结尾,吉本写道,正是在卡皮托神殿的废墟中,...
评分吉本在他的《自传》里回忆1764年,自己第一次站在米尔维亚桥上,面对罗马古城时的心情:“时至今日,我依然难以忘怀,并且无以言表首次踏进这座永恒之城时内心的强烈悸动。”这之后的1787年,在他呕心之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结尾,吉本写道,正是在卡皮托神殿的废墟中,...
评分《帝国的命运》乍看上去像是一本关于罗马的历史书。就连出版社的编辑也在书的封皮上打下了几个小字:“上架建议:历史”。但它其实并不是一本通史或简史,而是一本作者记叙自己观点的议论文集,至少本质上是这样;只不过里面引用的论据都是关于罗马的历史事件罢了。如果有人希...
本书并不是纯粹描述罗马基本史,而是从作者的独特角度去展现一个罗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罗马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本书不是简单地对罗马进行一个线性地描述,而是从政治、经济、英雄人物等方面去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稍稍结合了中国的一些历史、现状进行比较。
评分书中很多观点很有价值!
评分我知道罗马只是作者挂住自己论说的钉子,但仍旧不能接受这种一腔热血谈启示的写法。作者以人文主义作家自比,别的且不说,人文主义者们对中世纪(作者对中国)偏见作者确实学了十成。
评分这种怎么会有人出书呢?文章很适合发表在博客,如果罗马史在中国受欢迎的话,应该会成为热门博客。但我觉得除了作者的确读了很多一手资料之外,分析能力和见地都非常普通,如果是业余爱好者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专业人员就太肤浅零乱无系统了。厄,还是隔壁大学的呢。
评分部分观点不赞同,但是不难看出,作者是个认真的人,也是个爱思考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