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日本數學傢、菲爾茲奬與沃爾夫奬得主小平邦彥先生的親筆自傳。作者以成長曆程為綫索,用反思的視角梳理瞭自己如何學習數學、走上數學研究道路的經曆,再現瞭成長過程中的細膩思索與感受,以及在數學研究中對數學、數學教育的深入思考。本書語言凝練、行文流暢,是瞭解小平邦彥先生的數學思想體係與日本數學發展脈絡的珍貴資料,對深入理解數學、數學教育也具有深刻啓示。
小平邦彥(Kunihiko Kodaira,1915—1997),日本數學傢,生前被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和德國哥廷根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斯坦福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處任教授,在調和積分理論、代數幾何學和復分析幾何學等諸多領域做齣瞭卓越貢獻。1954年獲菲爾茲奬,1957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勛章,1984年獲沃爾夫奬。著有《微積分入門》《復分析》《復流形理論》《惰者集:數感與數學》《幾何世界的邀請》等。
1936年首次颁发的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故该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76年设立的沃尔夫奖中的沃尔夫数学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世界各国设立了多项数学奖,其中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这两项...
評分 評分1936年首次颁发的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故该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76年设立的沃尔夫奖中的沃尔夫数学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世界各国设立了多项数学奖,其中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这两项...
評分 評分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在阅读中可以看遍人间百态,可以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知识,而且做又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过程。 我常常想如果能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自传,将会使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当然这个重任可能要等到我年龄更大些的时候来完成。 最近看了一位著名数学家的自传——...
從文中可以看到小平是一個內嚮度偏高的人,關心自己的數學、音樂圈子,緊守自己的懶蟲原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其他事物交集不多,本書標題“我隻會算術”雖有些誇張,但的確也不見得他還會點啥,對除數學外的社會其他方麵的貢獻好像不多。給人的個性是小資情調的,國際性也不強,沒有一種大傢風範的視野,文中是有一篇提及日本國內中學數學教育的,還算有點社會活動參與,其他就泛善可陳瞭,比起廣中平佑來,差瞭不知哪裏去瞭,廣中平佑在思維規律的總結上,是具有科學價值的,迴憶錄裏談及教育和創造問題,也是對外人有實用價值的,對國內外人士的描述和點評,也給人一種社會關係的真實感,小平邦彥仿佛社交圈子也窄,除瞭看到夥伴斯賓塞教授的個性外,其他人的印象都是蜻蜓點水的模糊,唯獨美式幽默結尾令人一笑,但菲爾奬得主不該隻會抖機靈吧?
评分不關心數學的人,甚至很多數學係的學生都沒聽過的數學傢。 和丘成桐一樣的學者教育者。
评分簡單來說小平邦彥就是《乒乓》裏,因為做某事隻是因為快樂而保持自由的那類人
评分最後還是沒忍住買瞭迴來。現在書的定價太瘋狂瞭,字大行稀,不到兩百頁,定價就要近60塊。
评分日本和中國在數學教育,人纔對待有些方麵還是很像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