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传

波德莱尔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法] 克洛德·皮舒瓦
出品人:
页数:724
译者:董强
出版时间:2021-11-30
价格:19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9744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波德莱尔
  • 法国文学
  • 传记
  • 诗人
  • 象征主义
  • 文学史
  • 19世纪文学
  • 浪漫主义
  • 艺术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还原现代派大师夏尔·波德莱尔反叛、落魄、动荡的一生

通过大量书信和一手资料追寻伟大诗人传奇生活的真相

梳理现代主义、象征主义诗歌发展脉络

为时代造像,再现西方百年文学艺术史

--------------------------------------------------------------------------

法国公认波德莱尔专家皮舒瓦、齐格勒著作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教授倾力译作

纪念波德莱尔诞辰200周年精装典藏版

---------------------------------------------------------------------------

【根据来自波德莱尔生前亲友的一手资料,披露大量诗人生活创作细节,是目前汉语世界更翔实可靠的波德莱尔传记,也是文学传记中的精品】

本书作者运用历史学方法,致力于从声音中还原现代派大师夏尔·波德莱尔传奇生活的真相。书中引用大量来自波德莱尔生前亲友的翔实一手资料,记录波德莱尔及其亲友、同行的往来书信,从波德莱尔的父辈开始,深入发掘一切与诗人相关的史实,抽丝剥茧,旁征博引,围绕波德莱尔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反叛精神、落魄生活和创作才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叙述与分析。不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书中所引用的书信、自传材料等资料,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波德莱尔的作品,走进这位现代派大师的精神世界。

【鸿篇巨制,是为波德莱尔造像,更是为时代造像】

通过700多页的巨大篇幅和详实的档案资料,本书不止带领我们走过波德莱尔坎坷的一生,更带领我们见证了他所处的时代的风貌:中学时期在里昂遭遇的社会事件、《恶之花》的禁封始末、诗人在世时作品曲折的出版过程和拮据的财务状况,以及他与维克多·雨果、圣伯夫、德拉克洛瓦等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交往……

通过波德莱尔这样一位颇具争议也影响力极大的文学家的成长和职业经历,本书梳理了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再现了西方百年文学艺术史、出版史、社会史的动荡,展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夕阳余晖中的欧洲文人形象和社会图景。

【名家著译,全新修订,精装典藏,附赠藏书票】

本书作者克洛德·皮舒瓦是法国传记作家中学院派的代表,生前与让·齐格勒合作参与了伽利玛出版社 “七星文库”丛书《波德莱尔全集》和《波德莱尔通信集》的出版工作,拥有大量一手波德莱尔相关资料;译者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教授,长期从事法国文学史与法国现代语言文学研究。

为纪念2021年波德莱尔诞辰200周年,本次出版将近70万字的译文进行全面修订,并增补波德莱尔本人的绘画作品、手稿等丰富的插图资料,采用布面精装,每本均附赠藏书票一张,除学术价值外,也极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克洛德·皮舒瓦(Claude Pichois)是法国传记作家中学院派的代表。他生前在美国范德堡大学成立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波德莱尔研究中心。克洛德·皮舒瓦与让·齐格勒(Jean Ziegler)合作参与了法国伽利玛出版社 “七星文库”丛书《波德莱尔全集》和《波德莱尔通信集》的出版工作,拥有大量一手波德莱尔相关资料,将一生奉献给波德莱尔研究。

译者简介:

董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长期从事法国文学史与法国现代语言文学研究,2009年获颁法国政府授予的“教育骑士”荣誉勋章,2014年入选中法建交“50年/50人”。2015年获颁法国总统授予的法兰西“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20年11月与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用法语合作出版《唐诗之路》,在法国产生广泛影响。

目录信息

一个世纪之后 / 克洛德·皮舒瓦
第一部分家庭肖像
第一章父亲:弗朗索瓦·波德莱尔
第二章母亲:弗朗索瓦·波德莱尔夫人(1793—1827)
第三章指挥官奥匹克(1789—1827)
第四章指挥官奥匹克与波德莱尔遗孀的婚姻
第二部分夏尔在里昂与巴黎上初中
第五章里昂(1832—1836)
第六章路易大帝中学(1836—1838)
第七章“被路易大帝中学开除,中学会考的故事”(1839)
第三部分波德莱尔的选择
第八章拉丁区的学生(1839年8月—1841年5月)
第九章印度洋上的旅行(1841年6月—1842年2月)
第十章从回到法国到指定监护人(1842—1844)
第十一章进入文学界(1842—1844)
第四部分从花花公子行为到社会主义思想
第十二章波德莱尔-迪法伊斯先生(1844—1846)
第十三章从花的语言到街垒的武器(1847—1848)
第十四章“我们必须去枪决奥匹克将军!”(1848年2月—1851年12月)
第五部分从翻译爱伦·坡到出版《恶之花》
第十五章文学生活,家庭关系(1852—1856)
第十六章让娜、萨巴蒂埃夫人、玛丽·多布朗(1852—1856)
第十七章《恶之花》的出版与对其进行的诉讼(1857)
第六部分被判有罪的波德莱尔和被人承认的波德莱尔
第十八章“像大理石一样有抗力”(1857—1860)
第十九章翁弗勒尔与巴黎(1858—1860)
第二十章“这位奇特的古典作家……”(1861—1864)
第二十一章
三个候选机会:法兰西学士院、
奥德翁剧院、欧仁·克雷派的文选(1861—1864)
第二十二章波德莱尔的财务状况(1844—1864)
第七部分流亡与死亡
第二十三章布鲁塞尔(1864年4月—1866年3月)
第二十四章疾病与临终(布鲁塞尔,1866年3月—巴黎,1867年8月)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说也奇怪,早在1919年,周作人就在《新青年》杂志向国人引介波德莱尔了,但是近百年下来,国内却还没有出版过一本关于这位诗人的中文传记。最近国内出版的克洛德•皮舒瓦和让•齐格勒合撰的《波德莱尔传》,算是填补了这个天大的空白。 在“诗人传”中,皮舒瓦的这本《...  

评分

这算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作品,作者为了写此书研究了传主十数年,可真不简单,这个严肃面对作品的态度都值得肯定。 波德莱尔是个别具一格的人,他在事实上改变了法国甚至世界文坛,代表作就是《恶之花》。之所以说这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是作者从波德莱尔的父亲、母亲和继父三者家...  

评分

波德莱尔在世时一生倒霉。去世了的波德莱尔倒有很大的运气。他这个人那么难以相处,有时候在人际关系上又是那么截然无情,却有着真正的朋友,而且在入墓之后,还出现了别的真正的朋友。他自己营造出来或听任别人打造起来的传奇,在我们眼中,已是他作品的一部分,但这传奇本身...  

评分

正如其他传记一样,书以诗人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为始,宽大有背时兴的外套,紧闭的薄嘴唇,凌乱的头发,颇为讲究的领结和袖口,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神,少年时的纯净抗拒,中年时的尖刻和深邃,老年时的宽略带戏谑,似乎告诉了我们诗人短暂一生的思想走向,人世沧桑。 波德莱...  

评分

一 说也奇怪,早在1919年,周作人就在《新青年》杂志向国人引介波德莱尔了,但是近百年下来,国内却还没有出版过一本关于这位诗人的中文传记。最近国内出版的克洛德•皮舒瓦和让•齐格勒合撰的《波德莱尔传》,算是填补了这个天大的空白。 在“诗人传”中,皮舒瓦的这本《...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后,印象很深的是波的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和母亲之间的通信,这不仅令我对波有了更立体的了解,还对波所处的时代、环境,尤其是法国艺术界沙龙的背景有了很大理解。在读传记前,整体阅读了《恶之花》全本,会发现与传记很多地方相应,也更能理解那些诗歌了。

评分

必须绝对地现代

评分

#购于三联韬奋# 波德莱尔在两个方面受到托尔斯泰的批评,一、表现的情感内容是“卑劣的和十分粗俗的”,二、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冷僻而缺乏明晰性”,其实质是“故意制造一种晦涩”。在托尔斯泰看来,波德莱尔的艺术“自然、真诚、质朴”不足,而“造作、猎奇、自负”有余。细细品来,托尔斯泰虽是一家之言,但不无道理。

评分

恶之花她爸,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是谁,他的作品自何处而来,他的文字又将指引世人向何处去。本来想评4星给商务这本的排版,字又密又小,版心顶天站地挤得写备注的地儿都没有...算了,看了眼豆分这么高,入村随俗还是5星吧。毕竟难得一见的完整介绍波德莱尔的专著,经历、周边人事物、肖像、书信、作品分析周全,被安利了好久,通读完第一遍,收获果然多。1821年是一个特别的年分,夏尔波德莱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居然是同年生,各自作品表达的差别真的很大。听! “在山的那边/森林边/有绿茵如毯/远离牧群的最后的草地/一个镶嵌在深渊的湖泊/围着积雪的山顶/湖水日夜在沉睡/从未中断那时有风暴的宁静” 因恶之永生,存善之珍稀。经典藏本阅,安利并祝好!

评分

#购于三联韬奋# 波德莱尔在两个方面受到托尔斯泰的批评,一、表现的情感内容是“卑劣的和十分粗俗的”,二、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冷僻而缺乏明晰性”,其实质是“故意制造一种晦涩”。在托尔斯泰看来,波德莱尔的艺术“自然、真诚、质朴”不足,而“造作、猎奇、自负”有余。细细品来,托尔斯泰虽是一家之言,但不无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