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首席教授王水照推荐,《苏轼传》《欧阳修传》作者耗时七年力作,宋代文坛、政坛“巨人三传”收官作品,纪念王安石诞辰一千年。
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苏轼传》《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欧阳修传》《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大学语文》《唐代诗歌选》《宋代诗词选》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梅花》小学就学过,彼时只知这首诗用词简单、寓意明了、易于背诵,不知王安石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的这首诗,这首诗又传递了作者怎样一种心情与思绪。而今再读起这首诗,细心查证王安石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才...
评分我仔细阅读了王拜相变法后的部分,对他的前半生和作者对诗词文章的赏析略有带过,这是一个遗憾。 对于王的最初印象是这几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伤仲永》和《游褒禅山记》是我中学时期学过的课文,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两...
评分1086年三月末,王安石病重,伏枕写下此生最后一首诗《新花》: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忍此流芳。 流芳柢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荆公的绝命诗,超旷有哀声。此前两年,荆公将半山园舍宅为寺,合家在江宁城中租房而居。“准备好来世,简...
评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主张变法,有些人不支持,其中,苏东坡老师也有些意见分歧。语文老师最喜欢苏轼,不喜欢王安石,甚至八卦说王安石不爱洗澡。 对,大家都喜欢苏轼。王安石可真讨厌。 殊不知,乌台诗案中,当朝中很多人意欲打压苏轼,甚至将他置于死地时。王安石却以坚决反对...
评分如果说,读崔铭老师写的《苏轼传》,可以读出东坡先生的“一肚子不合时宜”,那么,读崔老师写的《王安石传》,则可读“拗相公”介甫先生之激流勇进的“拗”。 本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权威。本书作者崔铭老师是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水照先生弟子,花了24...
传记前半部,几乎是荆公诗文编年赏析。荆公一生自以变法为首要,如何一以贯之行变法事,当然也要从其青年少年时溯其渊源,诗文也当然是解读荆公最好的入手处,作者的工夫下的不可谓不深,但是不是需要这种一诗一文原文加析读的方式行文?篇幅既扩大,而阅读感受也不是“传”的预期,荆公诗文集坊间已有读本,欲深究者或亦不难得之。 后半部则完全围绕变法展开,主要焦点还是在朝堂,两派间的较量。不熟宋代史料,变法期间地方具体的状况是不是可以有更详尽的反映? 比较遗憾的是,最想看的荆公晚年与东坡在金陵的交游着墨不多。 总体可读。 另,神宗某种程度更难得,他已经不是“明君”的概念可以标签的了,他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太清晰了,如果作者野心更大一点,可以写成荆公与神宗双男主的传记。
评分一位超越时代一千年的政治家。
评分介甫千古(迟到的生日快乐!!
评分作者写这么一本书,应该是幸福的
评分目前只看了第一本,诗词解读太多 不知是否因作者是文学作者而非历史作者,导致第一本中诗词解读太多 且王安石的历程并不连贯。 而且在书中太多的文学性 少了一点历史批判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