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哥迷”来说,张国荣的舞台表演与银幕形象早已成为一份情结,我们反复听他的歌,重新看他的电影,一遍一遍,回顾他生命蜕变的璀璨历程。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通过作者的理性解读与诗意书写,我们得以了解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他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每个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进而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在给予每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生命的同时,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万千不同的姿彩。
《禁色的蝴蝶》可谓迄今为止,以张国荣为主题,最具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既值得海内外“哥迷”珍藏回味,更应该引起广大社会读者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本书作者洛枫是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一位诗龄不短的诗人,同时,她也是一名“哥迷”。这本《禁色的蝴蝶》以张国荣作为演艺者的角度出发,论辩和论证他在舞台上、电影里的艺术形象——或许,先从张国荣的生命历程及其与香港流行文化历史的关联说起,再阐释他的演艺风华。
洛枫,诗人、文化评论人,香港电台广播节目《演艺风流》客席主持及台湾《媒介拟想》协同编辑;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范围包括文化及电影理论、中西比较文学、性别理论及流行文化。著有评论集《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盛世边缘:香港电影的性别、特技与九七政治》、《女声喧哗:媒介与文化阅读》、诗集《距离》、《错失》及小说集《末代童话》。曾任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电影评审委员。
現在浮上記憶的水面的是一個在黑暗中奔跑的孩子。他這樣安置自己的位置:身處俗世之中,甚至認同和肯定一些俗世的價值,但自己并不心安理得,精神上的距離和困難依然非常突出。 留戀,早年就像暮年那樣的懷舊,或者說跟懷舊一模一樣的東西,幻想,漫遊,疏離,感傷等等東西,從...
评分梁文道 --------- 讀書好 2008年 4月號 一般學者不大願意承認自己是某個歌星的粉絲,怕同行笑自己俗氣;假如他還想研究流行音樂,那麼情況就更糟了,因為這表示他不可能客觀。詩人洛楓無論人前人後,從不忌諱自己「哥迷」的身份(「哥迷」就是「哥哥」張國榮的粉絲);如今她...
评分凤凰网的在线阅读给的很不全啊。和谐版,和谐版。类似我这种热衷于政治不正确的部分的人,还是很庆幸买了书。 尽管装帧看上去很像少女期的非主流歌迷的华丽丽的哀思文集,实际上,这本书很学术。怪不得在香港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实际上它是借由张国荣这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引...
评分清明过后的天空清澈湛蓝,阳光亮丽新鲜,金灿灿的光线大把播撒,爽朗大方。楼下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粉嫩的笑颜绽放,羞怯的绿衣披上,缤纷的色块堆着垒着,生命的冲动向天空放肆得涌动,各自展现妖娆的身段,大地上煞是好看。就在一片大好春风中,静静的读完了《张国荣:禁色的...
评分2000年的张国荣演唱会 他的长发形象被人指责 其实我觉得挺好 什么发型他都是张国荣 风华绝代无可挑剔 偏偏他是个纤细敏感的人 如果糊涂一点 也没有悲剧了
没有过火沉溺缅怀,四月祭动情动心。
评分不是很喜欢这种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风格
评分其实洛枫自己说得没错,狂热的学者不是普通人能做好的。你没办法如何把自己的情感和对艺术家真实的评价分开那么你的文章就是有着感情色彩的,不够客观。但是看得出,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还是在尽力克制。这是一本以主要讨论张国荣先生表演艺术生涯中的性别色彩的书。在读的过程中还是看得出作者做了大量功课来阐释张国荣的表演艺术。尤其喜欢将他的表演艺术的形成原因和香港的城市文化浪潮发展相结合。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90,尤其是95年以后的小荣迷看。咱们这代人,太不容易淡定,多看点有学术根据的东西没坏处。
评分伪装成学术的追星作品
评分也就是网上热门帖子的水平,而且作者的感情还不如那些帖子的楼主,尽管她也强调过哥哥对自己多重要,但是为了吸引眼球似的频繁提到性别模糊性格阴柔和同性爱实在让人心生反感。某些分析乍一看很唬人,但是仔细琢磨会发现太主观太武断,反而不如六十一世中的白描凄婉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