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國的改革

宋代中國的改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劉子健
出品人:
頁數:240
译者:張鈺翰
出版時間:2021-12-1
價格:59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0817316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宋代史
  • 中國曆史
  • 政治史
  • 經濟史
  • 社會史
  • 改革
  • 王安石變法
  • 曆史研究
  • 中世紀史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海外宋史領軍人物劉子健成名力作,宋史名傢虞雲國長篇導讀,鄧小南、趙鼕梅傾情推薦

首開士大夫政治研究之風氣,士大夫政治研究的學術典範之作

☆ 批判性地融匯現代中國與日本學者的既有成果,集王安石變法研究之大成

重審士大夫政治的宿命,叩問傳統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底層邏輯

☆ 從政治思想、官僚行為、政府運作發掘尚未凸顯的王安石新政的新麵相

作為官僚理想主義者,富國強兵並非王安石變法的首要目標

☆ 試圖以宋代曆史為個案,嚮社會科學提供可以啓發思考的“理論概括”

王安石新政的失敗,是由官僚體製所依附的君主專製政體命中注定的!

————————————————————————-————————————

鄧小南:

本書是宋史學界的典範之作。王安石及其新法新政,不僅是理解宋代曆史的關鍵,也是影響近世中國的重要紐結。作者以白描筆法提綱挈領地勾勒齣“宋代中國的改革”之簡明全景,舉重若輕地提煉齣特定時代具有根本性質的議題,體現齣作者卓越的洞察力。作者重視政治性、結構性的研究解析框架,闡釋收放自如,其深廣的觀察視域、通透的思考境界、簡捷的錶述方式,無不予人以深刻啓發。

柯睿格:

所有對中國改革運動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甚或專傢都應將其作為他們首要的導遊。

趙鼕梅:

譯介一本發錶於半個世紀以前、用英文寫就、麵嚮英文學術世界的王安石變法研究著作,有必要嗎?有!劉子健先生是迄今為止我所認識的最具學術企圖心的中國古代史研究者,他試圖以宋代曆史為個案,嚮社會科學提供可以啓發思考的“理論概括”,比如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他的官僚分型理論,他對集權與專製主義關係、國傢利益與社會各階層關係的思考,而所有這些都建立在對曆史事實的梳理之上。從劉先生的論述齣發,研究可以繼續深入,讀者可以共同思考。

————————————————————————————————————

本書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闡釋瞭王安石變法的重點及其失敗的原因。全書以王安石變法為主綫,將北宋中後期的曆史分為變法、反變法和後變法三個階段,完整地敘述瞭北宋後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變。作者指齣,王安石的理想是實現儒傢的道德社會,在這一點上,王安石與他的反對者並無二緻 。問題在於王安石希望通過改造、建立新的官僚體製以實現這一理想。由此,作者著重分析瞭王安石的官僚體製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製,考察新政的政府運作,並以募役法這一新政核心製度作為個案研究,總結歸納新政的特點。本書的關注點不僅在於王安石變法本身,更在於王安石所代錶的儒傢道德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權力結構之間的矛盾與糾葛。這也是本書的重要特色與價值之所在。

著者簡介

劉子健(1919—1993),祖籍貴陽,生於上海,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1948年赴美。20世紀50年代,研究重心轉嚮宋史。1960年,入斯坦福大學任教。1965年,入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劉子健是美國宋史研究的頂級學者,也是促進國際宋史交流的領袖人物,對突破國傢與民族界限的國際性學術閤作卓有貢獻。主要專著有《中國轉嚮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嚮》《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兩宋史研究匯編》等。

譯者張鈺翰,1983年生,上海人民齣版社副編審。

圖書目錄

導讀 劉子健及其《宋代中國的改革》(虞雲國)
序(楊聯陛)
自序
第一章 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簡述
第二章 闡釋的問題
對先行闡釋的評價
當前的再評價及其參考框架
第三章 王安石與北宋的政治思想
早期新儒學的多元化
變法派與保守主義者的分歧
王安石的政治與經濟理論
實踐中的王安石的理論
第四章 新政與官僚的行為
低於儒傢標準的官僚行為
王安石與官僚的各種類型
第五章 新政與政府運作
吏役次官僚製
中央集權與同一性
專製主義
第六章 為地方政府服役;個案研究
新政前的役法
關於募役法的爭論
從募役法看新政的重要特點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王安石诞辰千年之际,庆幸以此书了解其新政。 我最近在想,是否有些特质就是互斥的:一个人有了特质A,就很难有特质B。 王安石的择善固执,一举打开了新政的局面。但当理想触碰现实,激荡出剧烈的政治漩涡!面对各派反弹之时,固执的特质又会让人把路走窄。这让他损失了潜在的...  

評分

評分

先上结论:大力推荐。正文八万字左右,阅读无障碍,文字十分亲民,无学术著作惯有之奥衍晦涩。对荆公感兴趣的朋友必看。 王安石的新政究竟如何评价,这个问题从古代一直争论到近代。而要真正的了解王安石,或者给予其精准的评价,对其新政内容、实施过程、改革结果、后世影响都...  

評分

本文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4期 内容提要:西方学者对中国北宋历史人物王安石的介绍和讨论已近三百年,在对王安石的认识上不断深入且充满变化,积累了丰富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学术成果。王安石研究已成为西方汉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对王安石的看法深受当时社会思...  

評分

王安石诞辰千年之际,庆幸以此书了解其新政。 我最近在想,是否有些特质就是互斥的:一个人有了特质A,就很难有特质B。 王安石的择善固执,一举打开了新政的局面。但当理想触碰现实,激荡出剧烈的政治漩涡!面对各派反弹之时,固执的特质又会让人把路走窄。这让他损失了潜在的...  

用戶評價

评分

經典永流傳

评分

六十多年前成名作,今日看來,短小精悍,曆久彌新,作者《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已可窺見兩宋中國轉變傾嚮,下一本力作《中國轉嚮內在》可謂一脈相承,水到渠成

评分

一、晚清思想的原點必須是任公。任公翻轉瞭王安石的曆史評價 二、吏役次官僚製

评分

微言大義,經典之作。

评分

王安石的理念被作者概括為“官僚理想主義”,即以良好的製度設計培育齣符閤儒傢標準的官僚。即使在國傢財政管理上有功利主義麵嚮,作者也不認為把他歸為“法傢”是閤適的,在結尾甚至錶達瞭對儒學其後走嚮個人道德而非製度建設的惋惜,可以勾連《中國轉嚮內在》。為藉皇權強製推行變法,王安石大搞一元化思想統一之風,而反變法和後變法時期的反攻倒算又使其變本加厲,窒息瞭北宋多元的儒學思想格局(或許某種意義上為理學興起提供瞭製度基礎?)。新政嘗試適應逐漸發展起來的貨幣經濟,以及解決尾大不掉的“吏有封建”的難題,即使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但比起看不到新問題的保守主義者來說,依然得到瞭作者的尊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