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日】城山智子
出品人:
页数:361
译者:孟凡礼
出版时间:2021-10-1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4255372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
图书标签:
  • 大萧条
  • 经济史
  • 中国近代史
  • 20世纪中国
  • 历史
  • 经济危机
  • 社会影响
  • 国际关系
  • 全球史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本书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助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兼及18世纪以来的亚洲经济史。其博士论文为《萧条下的中国:1931—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区经济》(哈佛大学, 1999); 最新研究成果为“负债中的公司:1895-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纺织业财务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学合作大型研究课题“帝国与网络:亚洲地区经济秩序”。

译者之一简介:

孟凡礼,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主要译著有:《论自由》([英]约翰·穆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教授们怎么想:在神秘的学术评判体系内》([美]米歇尔·拉蒙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合译)等。

目录信息

目录
译者的话 1
导 论 1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4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5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7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 11
本书结构 14
上 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15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17
中国的银本位 17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26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28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31
小 结 37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38
棉纺业 43
缫丝业 52
小 结 60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61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63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69
债务与公司管理 79
小 结 86
下 卷 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89
第四章 农村崩溃 91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92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95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105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 113
小 结 116
第五章 工业萧条 117
缫丝业 117
棉纺业 127
小 结 141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143
城市繁荣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144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151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156
小 结 170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172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73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188
从大萧条中复苏 200
小 结 204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察 206
缫丝业的复苏 207
棉纺业的复苏 213
农村金融的重建 223
小 结 234
结 论 236
银本位与中国的工业化 236
货币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238
中国与世界经济 243
参考文献 251
索 引 278
译后记 29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本书作者城山智子,目前担任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长期专攻于中国现代经济史。作者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中美日三国的中国现代史研究前辈提供之帮助与支持,如美国方面的孔飞力、柯伟林,日本方面的滨下武志、斯波义信、岸本美绪等,以及中国方面的茅家琦、严学熙等,其...  

评分

本书讲述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币制改革以及大萧条的关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以纺织业和缫丝业为典型代表,其在近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际银价下滑的大背景。中国银本位制货币汇率相比于其他金本位国家货币下降,中国商品在海外销售价格相比于本土产品...  

评分

评分

回看19世纪30年代,我们想到的是战争,是民国,是国破家亡、人才却辈出。 那一段历史,太过厚重,在教科书上字字泣血,在记忆里时时警醒。 但似乎很少有专门讲解中国货币从银子到纸币的替代完成,讲解中国丝织产业畅销国外到农村破产,工业化进程被打断这一方面的内容。 《大萧...  

评分

拓宽历史的界限一直是历史学家赋予历史著作公共性的重要主旨,特别是当整个世界依旧处于危机动荡与变革之际时,历史著作“鉴往知今”的意义也更显得有价值。当国人依旧在热衷讨论近三十年以来所谓“中国模式”优与劣的纷争困扰时,历史学家则已然分析二十世纪之与中国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原1930年代大萧条时代里面中国从受益到遭殃的过程,中心议题在于银本位与物价、汇率,差强人意。

评分

还原1930年代大萧条时代里面中国从受益到遭殃的过程,中心议题在于银本位与物价、汇率,差强人意。

评分

城山智子认为,大萧条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了,它其实是现代中国形成过程中的分水岭。

评分

民族工商业(纺织业)、金融机构、城乡相关产业以及货币的角度。

评分

大学时候为数不多好好看过的学术方面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