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大分流” The Great Divergrnce
★1990年“大合流” The Great Convergence
.
信息技术使全球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理解当今的全球化?从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关系看全球化,改变你对全球化的看法!
.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金融时报》年度最佳经济类图书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领衔推荐
.
.
.
全球化在19世纪初得到第一次飞跃发展,归功于蒸汽动力普及和世界格局稳定带来的商品运输成本的降低,引发了所谓的“大分流”。20世纪末,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全球化得到了第二次飞跃发展。将高科技和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的新可能性激发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工业化,其结果就是本书讨论的“大合流”。
新全球化与旧全球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会更加突然,且不可预测、有选择性并难以控制。正如本书所展示的,新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瑞士日内瓦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的国际经济学教授,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华盛顿)政策研究部主任,欧洲经济学协会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于2007年创办了Vox杂志并担任总编。在布什执政期间(1990-1991),他曾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高级经济学家,参与乌拉圭回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大量美日贸易问题的谈判。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
关于全球化,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经济学家Richard Baldwin的《The Great Convergence》。这是一本思路和框架非常清楚的书。 它把全球化分成了三个阶段:货物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人的全球化。货物的全球化对应的时间是从工业革命到大概1990年,主要特点是运输成本下降,让生...
评分关于全球化,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经济学家Richard Baldwin的《The Great Convergence》。这是一本思路和框架非常清楚的书。 它把全球化分成了三个阶段:货物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人的全球化。货物的全球化对应的时间是从工业革命到大概1990年,主要特点是运输成本下降,让生...
评分Human activities is constrained by three types of costs: transportation costs ,human mobility costs, idea exchange costs. before 1820, people are tied to the same location fo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ecause of all three costs were extremely high. after ...
评分相较于人类社会发展史,全球化是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现象,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却超出了历史中任何一种社会现象。 作者鲍德温教授是全球化的拥趸,坚信全球化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其逻辑和动力深植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 为了探寻全球化的逻辑与价值,作者提出了全球...
评分关于全球化,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经济学家Richard Baldwin的《The Great Convergence》。这是一本思路和框架非常清楚的书。 它把全球化分成了三个阶段:货物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人的全球化。货物的全球化对应的时间是从工业革命到大概1990年,主要特点是运输成本下降,让生...
这本书把生产和消费作为思考全球化的起点,把运输成本、交流成本和迁移成本看作影响全球化的三大约束条件;它认为自古以来经济大多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捆绑在一起,直到19世纪蒸汽动力的普及提高了运输效率,出现第一次解绑,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分离,使西方工业技术快速提升,导致东西方发展的“大分流”。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交流成本下降,出现第二次解绑,也就是生产过程的分离,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迅速推进,带来东西方发展的“大合流”。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人利益受损,因此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出现了贸易保护的逆流。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还有可能出现第三次解绑。
评分听书????:第三阶段的观点,很有意思!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人口流动的成本,NO坐班NO通勤,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跨区跨国提供生产服务,生产资料从区域化转为全球化。一点引申的思考:1)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会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分支并培训有关人员,这能提升发展中国家人员的技能、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该国的经济实力,但对发达国家的人员来说,可能就没那么乐观;2)远程提供服务成为可能,经过培训就能上岗的性价比较高的服务会被企业买单;3)做好高精尖,才能吃到头部红利;4)生产资料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实现企业找人找资源找资金,以及人找企业的对接。
评分这本书把生产和消费作为思考全球化的起点,把运输成本、交流成本和迁移成本看作影响全球化的三大约束条件;它认为自古以来经济大多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捆绑在一起,直到19世纪蒸汽动力的普及提高了运输效率,出现第一次解绑,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分离,使西方工业技术快速提升,导致东西方发展的“大分流”。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交流成本下降,出现第二次解绑,也就是生产过程的分离,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迅速推进,带来东西方发展的“大合流”。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人利益受损,因此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出现了贸易保护的逆流。而未来随着技术进步,还有可能出现第三次解绑。
评分很有价值的叙事框架和未来线索,
评分作者认为,全球化在19世纪初第一次飞跃发展,归功于蒸汽动力普及和商品运输成本降低,引发了所谓的“大分流”。20世纪末,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跨国交流成本大大降低,使先进技术和低成本劳动力得以结合,推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快速工业化,导致世界经济“大合流”。未来随着随着远程交互技术的发展,服务业面临全球范围的竞争,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和改变会更加突然,且不可预测,每个人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常识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