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马未都
出品人:
页数:20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2-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64919
丛书系列:马未都说收藏
图书标签:
  • 马未都
  • 收藏
  • 文化
  • 艺术
  • 历史
  • 杂项篇
  • 百家讲坛
  • 马未都说收藏
  • 马未都
  • 收藏
  • 杂项
  • 文物
  • 鉴赏
  • 文化
  • 历史
  • 古玩
  • 艺术品
  • 中国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目录信息

第一讲 漆艺之光 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二讲 粉饰生活 千文万华——唐至清代漆器
第三讲 捉刀代笔 科罗曼多——雕刻漆器
第四讲 含英咀华 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五讲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第六讲 文玩珍赏 游刃有余——名贵材质雕刻
第七讲 炉火纯青 铸造精湛——明清铜器
第八讲 掐丝填彩 繁缛华丽——景泰蓝
第九讲 方寸之间 别有洞天——鼻烟壶(上)
第十讲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第十一讲 文明积累 受用清福——文化的力量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前些天和一个朋友争执文物的价值。 有一个好朋友送我一对明早期的窗户,让我欢喜到不行。 另一个好朋友来家看到便说有啥用,卖了赚钱不错。 还说我收藏的视为珍宝的字画用来包茶叶可吸湿。 说完后还说了几件他破坏字画的事,觉得无限光荣。 顿时异常生气,觉得他对自已的行径不...

评分

看完这套书,被从另一个角度重新顺了一遍中国历史。几乎所有类别的技艺与赏鉴,都是到了乾隆时期达到巅峰。也是乾隆蒙受祖辈荫萌,自己寿命又长,得以在最后一个盛世充分享受生活,品评历代珍品,所有的便宜都被他占尽,绝对世上最好命没有之一了。而巅峰的尽头,永远都是黑暗...  

评分

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收藏类,但是在百家讲坛看了马先生的“家居篇”后感觉收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生涩难懂。所以就买了马先生的收藏系列。看了这一套书,并不见得真的懂得收藏,但是看得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成就,连今人...  

评分

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收藏类,但是在百家讲坛看了马先生的“家居篇”后感觉收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生涩难懂。所以就买了马先生的收藏系列。看了这一套书,并不见得真的懂得收藏,但是看得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成就,连今人...  

评分

其实我是个不喜欢古董的人,也没这个钱进行投资。但是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才知道,这背后隐含着太多的故事啦! 感谢马先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讲得好,分得清基本的材质、手法了

评分

引发兴趣,并给像我这样外行人看会真心觉得,收藏是门好了不起的艺术

评分

对小玩意没兴趣

评分

中国手工艺的精巧让人叹为观止,对于先人来说实用器皿工艺的讲究有些是装饰是审美,对于今人倒更多的是陈设玩赏的意境情怀。从社会史观来看,国家的大量财富靡费在统治者个人的享乐上,工艺品技巧和工艺的改进很少与国民经济物质生产的提高有关,对自然科学的促进更无从说起。在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只有徐光启这样的凤毛麟角去借鉴西方文化,中国近代极少出科学家,实际是缺乏实用科学的传统,即使像中医这种学科也是不断总结经验而成,而没有更多的发明与创造。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也是陈弊,讲究审美,看重心学,轻慢实学。洋务运动的失败,即是中国传统意识的根深蒂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最好的注解。抛开生产力发展之论,收藏是种物欲,容易变成沟壑难平的无底洞,超越物质追求精神满足反倒容易达到而且持久。

评分

文物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证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源之一,但是屡屡遭到破坏。书中提到《髹饰录》虽为中国人撰写,但是三四百年来,只有在日本发现了一部抄本《髹饰录》,藏于蒹葭堂。我最震撼的是,唐代最著名的镶有螺钿的器物大部分都在日本。日本奈良有个东大寺,公元728年至今,里面的器物从当时的礼物变成了文物,1200百多年来,完好无损。我们的文物都是出土的,人家的文物就完好的放在那里,1200百年来,没有受到损害。日本人太可怕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