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李泽厚,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影响极大,从者甚众,人称“青年导师”。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己卯五说》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他提出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泽厚继1988年当选巴黎哲学院院士之后,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第二版),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观念意识物态话活动。 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神人”、“英雄"大抵都是”人首蛇身“。 人面蛇身(或龙身)在北、西、南均甚多,唯东较少。 龙是蛇的夸张、增补和神化。 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个图腾符号。 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凤是鸟的神化。 ...
评分一、龙飞凤舞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与其说审美,不如更多的说是图腾。 早期传达的更多是活泼、生动、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晚期则转向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 原因是母系社会逐渐转向父系社会。进入早期的宗法制,大规模的杀戮开始。艺术更多...
评分 评分当初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推荐我们读的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以前读书要么为了考试,要么纯粹为了消遣。现在知道了读书还能思考,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开窍的比较晚一些,大家不要笑我。 那时候还小,其实没读懂什么,现在有能力去理解其中内涵的...
4 相见恨晚!之前想当然以为是谈美学的空话,看了才发现是扎扎实实的中国古典艺术巡礼阿!写的好大气,又不缺细节,边看边查资料,每一页都充满惊喜阿!
评分80年代的时候应该是很有突破,现在读起来有点过于拘泥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了。
评分此书评价过誉,3.5星。虎头蛇尾,讲古代宗教神话艺术用力颇深,至唐代尚可,其后泛泛而谈,到最后讲明清艺术几乎流于表面,堆砌作者与作品。整体看,受黑格尔历史哲学影响颇深,致力于寻找一种艺术背后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与斯普林格和潘诺夫斯基一脉相承。美学观完整继承德国古典美学-俄国艺术批评这条路子,观点十分鲜明。这种写法在于提供了一个预期的框架,把时代性纳入到一种精神中来,深具感染力与诱惑性,但这也暗含着一种专制,智力的偷懒与陈词滥调。不过是四十年前的书了,能够开始尝试在艺术评述领域“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本身与衍生精神,也就不必过分苛责
评分如同失了一场大恋,怅然若失,久久难忘。我还有话想听,你却讲完了。
评分李泽厚最有才气的作品,与同一时期的《康德学述》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相比,无论从行文还是从视角,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贯彻李泽厚个人的审美体验,以致后来许多年轻人都将此书作为模仿的对象。不过,我们现在读起来,会感觉到他受到黑格尔《美学》和钱穆《国学概论》形式的影响,也就是说他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艺术形式,加以重点阐发,这与钱穆在《国学概论》中,将时代与学术思想结合的方式很接近,又突出了审美与历史精神的结合,后者则是黑格尔美学的特点了。李泽厚将历史与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独一无二的审美解读,这种影响力今天已经无法想象,但是这种创作本身也是艺术性的,而不是学术性的。因此,用学术规范来批判他,不免说不到点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