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

功过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包筠雅
出品人:
页数:318
译者:杜正贞
出版时间:2021-7-1
价格:7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70452
丛书系列:论衡
图书标签:
  • 佛教
  • 因果
  • 功德
  • 罪业
  • 修行
  • 善恶
  • 轮回
  • 佛教文化
  • 传统文化
  • 道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当时的士人和官员似乎把这种方法看作一种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个人道德,也有助于教化百姓,巩固社会秩序。

本书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包筠雅(Cynthia Joanne Brokaw),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书籍史研究。所著《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反响,先后被译介到国内。

杜正贞,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博导。专业方向社会史、法律史,研究兴趣涉及基层社会组织、乡村生活和民间信仰等。已出版著作《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山西泽州乡土社会的制度变迁》《近代山区的习惯、契约与权力: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等。

译者简介:

杜正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专业方向社会史、法律史,研究兴趣涉及基层社会组织、乡村生活和民间信仰等。已出版著作《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山西泽州乡土社会的制度变迁》《近代山区的习惯、契约与权力: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等。

张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目录信息

致谢1
序论1
16—17世纪的历史背景3
精英对社会变革的反应13
思想界对理学正统的挑战17
功过格27
一 积功的早期传统30
功德积累的基本原理35
《太上感应篇》39
《太微仙君功过格》47
功过体系与儒家命运观58
二 为升迁而积累功德68
袁家的传统72
袁黄的转变:《立命篇》84
云谷对功过格的新阐释101
袁黄对功过体系的解释106
三 关于报应和积功的争论123
《立命篇》的支持者:泰州学派126
对袁黄和功过格的批评136
对袁黄的反驳:刘宗周的《人谱》145
东林党人:理学的感应理论157
四 17、 18世纪的功过格:维护社会等级180
新的功过格180
功过格的社会愿景201
功过格的传布与使用248
结论265
附录 现存17、 18世纪的善书与功过格280
征引文献282
译后记31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此书1999年曾出版过中译本,此次再版,译者做了修订。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作者一开始就明确说明:“功过格和所有善书一样,是建立在信仰超自然报应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仰相信上...  

评分

我对“功过格”一直很好奇,它像是古代人用的一种纸质APP,把每日的善言善行(“功”)与恶言恶行(“过”)分别填入格子里──像双11时年轻人列出的“必买”与“不买”的物件。也是要进行比较,以督促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太微仙君功过格·序》称:“修真之...  

评分

此书1999年曾出版过中译本,此次再版,译者做了修订。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作者一开始就明确说明:“功过格和所有善书一样,是建立在信仰超自然报应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仰相信上...  

评分

This book studies the ledgers of merit and demerit in 16-17 centuries to explain their popularit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economic and intellectual upheavals. Through the lens of ledgers,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elite responses to social chang...  

评分

功过格往往在社会失序时期广泛流行,功过格的编纂者固然都坚信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才是有益的生活,但对处于不同时代风口、社会等级序列中不同位置的人来说,对道德的关注,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撰文|林子人 编辑|黄月 因果报应、积累功德、修身立命,这些说法遍布于小说...  

用户评价

评分

结论略显啰嗦

评分

感觉作者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明末清初的“奴变”问题,然后再扩充成书。英文初版1991年,中译本初版1999年。多用二手文献,多借鉴日本学者,尤其是酒井忠夫。“本项研究旨在以功过格为工具,分析精英阶层在明清之际对南方重大问题和社会巨变的反应。这些问题和变化包括:晚明中央政权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加剧的商业化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土地关系和商人地位变化的影响),还有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页3),任务完成得不怎么样,当时各种流派(泰州王学左派、东林党人、程朱正统)跟袁黄的对话也讲得不是很清楚——可能也确实讲不清楚,儒释道都讲报应,条分缕析下来,既有区别,又有交错,所以作者最后干脆借用法国学者罗杰•夏蒂埃的“占用”概念,用来形容各派对“报应”的解释和利用

评分

……这是“正念打卡”吗???

评分

还行吧,主要看了序论、第一章《积功的早期传统》(善书、《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和第二章云谷、袁黄的功过格体系。第二章应该是全书的枢纽,既继承了早期的积功传统,又成为第三章争论的命题,由此最终产生第四章17、18世纪流行的功过格。不过后两章涉及理学之类的所谓“中国哲学”,我不感兴趣,跳过,对社会大众的分析又有点简单化,再次跳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前两章中粗略带出的儒、佛、道交融的思想背景(P98,P117),以至于成为一种潜在的民间信仰,可惜没有展开。毕竟是几十年前的老书了。

评分

深入浅出。功过格,古代每日打卡的AP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