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录、游记与培根以降英国随笔的融合写作风格
※ 近百幅职场真实摄影精美呈现
※ 一本与工作有关的既痛苦悲哀又欣喜若狂的作品,我怎样才能把赚钱这种行为与成就感联系在一起?我期望达致什么样的成功?我应该怎么样面对我的生活?
在本书中,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以哲学家的跳脱视角审视劳作、职业、个人爱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小说家的生动笔触、学问家的敏锐深沉探究种种职业鲜为人知的奥秘、种种匪夷所思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乐趣。
德波顿的新书也许可以看做是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老实人》(1759年)的“互文”。在伏尔泰那里,人世远非完美,而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恶事:无聊、罪恶和匮乏,他的主人公康拉德之口说出了为许多人认同的大实话:“还是种咱们的园地要紧。”岁月匆匆流逝,如水、如梭、如青山之巅的浮云。250年后的德波顿,亦对工作寄予深情,只是视角已有些许改变,更多着眼于工作带来的“喜悦与悲哀”,在他笔下,工作以及具有“副业”性质的业余爱好虽然极具挑战性,有挫折、有艰辛,却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乐趣。“工作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气泡、让我们置身于其中,去使人生臻于完美。”工作就是生活。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我在中国得到了真正的友谊” 转自 2010-04-03 广州日报 文:刘放 阿兰·德波顿:生于 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和《身份的焦虑》等。其作品已被...
评分起初无意看到the pleasures sorrows of work这书时,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惊喜。因继《身份的焦虑》/《幸福的建筑》后,他终于触及了我最想了解到领域。我以为,alain会告诉我们,或者,至少会探讨我们为什么工作以及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工作这一近6年来所困惑我的问题。所以一度曾十...
评分它可以用来喂养心灵 转自 2010-03-14 信息时报 文:储劲松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工作颂歌》,是一本可以用来喂养心灵的散文集。它有诗歌的节奏、张力和韵味,有兰花般馨香明亮的气质,有沉稳而丰沛的气势,有形而上的哲学思辩。 “工作着是美丽的,劳动者是崇高...
评分就如书扉页的图文介绍般,典型的剑桥毕业英伦才子。高三那段没什么心思看书的日子里接触到《哲学的慰藉》,这两年便陆陆续续找来阿兰德波顿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工作颂歌》作为他的第九本书,似乎是带着实验性质的,几乎占了半本书篇幅的图片,当然也是他以一个作家的身...
评分我们经常在临睡前调闹钟的一刹那闪过这样的念头:我现在的工作是否是最适合我的?我的努力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里最大宗的钱往往是从出售最无意义的商品中赚到的,而且越赚越多。” 德波顿的直白有时会引起人面对现状的无奈而产生的莫名恼怒。毫无疑问,工作让我...
感觉是德波顿系列最差的一本书了。本来期待比较高,结果只是讲了航空业 饼干厂商 输电线 吞拿鱼等不同领域的工作的一个glipse 感觉也很难读。 读了很久才读完 又没有什么深刻的内容
评分从远古的狩猎采集到如今细化的职位分配,“工作”如烙印在基因里一般统治着人类的精神。若干年后,工作对于我们,就像养殖场被催熟的小鸡一般,日复一日被推到食品加工的传送带上,被社会的机器吃干抹净,然后瘦骨嶙峋地回忆自己璀璨的人生。
评分恰巧在职业倦怠期遇到这本书,以为是探讨工作这一行为本身的,结果是吐槽各类职业,并没有如德波顿的其他书那样给我很多启发
评分大才子可能真的是富贵闲人,实地观察各个工种(社畜)工作,写下人类异化的方方面面,论批判性不够狠,论慈悲关怀不够人文,就是一个不用工作的富贵闲人姿态对着社畜们高谈阔论的观察笔记吧。
评分大才子可能真的是富贵闲人,实地观察各个工种(社畜)工作,写下人类异化的方方面面,论批判性不够狠,论慈悲关怀不够人文,就是一个不用工作的富贵闲人姿态对着社畜们高谈阔论的观察笔记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