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16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创办“走向 未来”丛书;90年代以来,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中国思想史十讲》等。
从未读过的观念史。将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系统梳理。 四大轴心文明演化出四种不同的社会。 现代文明如何诞生的难题迎刃而解: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希伯来传统分离,人的理性与道德分离。 现代以来的分析颇为复杂,读来不如前文明晰,但很难不折服。 最后对21世纪的现实分析令人深感忧虑。
评分上次看金观涛的书是大四在图书馆里看中国思想史十讲,时隔多年再次买金观涛的书,真的感到爷青回!黄仁宇等人的大历史观在金观涛的大历史观面前就是小儿科
评分将“观念的力量”引入“系统的哲学”,全程分析人类社会演变的大历史逻辑,只是依然采用自己发明的概念(比如“无组织力量”和“超越视野”等),理解起来颇为费劲,但方法论依然颇多亮点和洞见(最后一讲重点总结)。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实然向应然进步,是一个复杂的观念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金观涛从轴心文明中“编码”了几个穿越历史周期而不死的普遍观念(称为“超越视野”),以此为核心构建起自己独特的历史理论体系,对研究文化演化的社会科学有所启发。
评分轴心文明与大历史观贯穿始终,逻辑推演与宏大叙事特征鲜明。然而,其弊亦与其他史学理论相同,无论多么雄伟的空中楼阁也难逃轰然崩溃的命运。
评分期盼已久!很厚!争取读薄!金刘二位先生的研究真算是“不忘初心”!不愧是名家,文科理科知识都用起来了。但其实,书里说的都是“常识”,并不惊世骇俗,只在于你是否跟随金先生的指引去发现而已。也有遗憾的地方,受版面限制,有些内容并没有展开论述,尤其是可能会很精彩的地方。真是一本越读越让人有想法的作品,真是应了评论区那句话,于无声处听惊雷!阿富汗成了国际热点,马上重读书中关于非西方轴心文明现代转型的部分,哀民生之多艰!经济、科技的无限制扩张是否只存于现代社会初始的阶段呢?我看不清楚。
黑洞、大数据与重建现代真实性 潘一禾 发表于《杭州》杂志,2022(08) 承认思想和立场有“代沟”、跨文化后还有理解上的“鸿沟”并不难,难的是因为“代际差异”和“国际距离”而发现仍然健在的这好几代人,曾经拥有的共识可能被无情淘汰,甚至很多精英们殚精竭虑的建设努力,仿...
评分 评分我本科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转向了历史学。读硕开始的目标是继续深造,可在求学阶段,由于对普遍以论带史的写作方法的反感和对历史研究的进一步目标的迷茫,于是产生了对历史学科的失望和前进的动力。研究生毕业后,就从事了高中历史的教学。 进入工作后,才逐渐体悟到历...
评分《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的副标题是:探索大历史的结构,这个副题名符其实,正是本书的宗旨。金观涛在〈序〉中说:“发现人类社会演化的法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历史上前赴后继,不断有人视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演化的普遍法则...
评分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