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河小说。
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是,在人生的某个关卡,会遭遇父母亲的离世。至亲的离世往往带来不可跨越的悲伤。
小说以“父亲的病”为导火索,采用定向爆破的叙事方式,将子女们的内心世界逐一炸裂,从得知父亲住院时的张皇失措,到病房陪护时的手忙脚乱,从选择放弃治疗时的迫不得已,到直面父亲去世时的追悔莫及,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兄弟姐妹间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难处,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继《饥饿百年》写尽“父亲”身为农民卑微坎坷、坚韧不屈的前半生后,《谁在敲门》以“父亲”的退场为切入点,“父亲”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落下了帷幕。子孙辈悉数登场成为新时代的主角。大时代的洗礼悄然改变着每一个农民子弟,在道德与欲望之间如何坚守与自持?每个人在时代下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将指证他们不一样的命运。
罗伟章,四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大河之舞》《声音史》《世事如常》等,中篇小说集《我们的成长》《奸细》《寂静史》,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青草间的痛》,散文随笔集《把时光揭开》《路边书》。曾获人民文学奖、蒲松龄文学奖、华文最佳散文奖等,系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阅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籍作家罗伟章的作品,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无论到什么时候,他始终未曾放弃过对苦难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性的考量、对现代生存语境中归家之路的探寻。或许因为对弱势群体、底层社会给予了更多关注,罗伟章的创作始终坚守着对苦难的叙述。所不同的...
评分“大多数走上文学道路的人,生命里都留有一块伤疤,你不得不面对它,当你把它倾吐出来形成文字,就是一种表达。” 正像《谁在敲门》的作者,罗伟章老师曾经说的,生命中的伤疤,需要倾吐出来。 在《谁在敲门》中,罗伟章老师又一次用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将一个个大巴山系里发生...
评分父母是护在我们面前的墙,他们在,我们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们自己则成了墙,不得不迎接所有的风风雨雨,结果自然落得遍体鳞伤。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为儿女做什么事情,因为这种需要往往是来自精神层面的,且无关年龄。 在中国作家罗伟...
评分 评分我读书有限,以往看过的农村题材小说,能想起来的,便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路遥所描写的,是他所成长的时代,是已经过去的时代。 罗伟章的《谁在敲门》,是我看到的第一本,记录当前这个时代下,农村生活百态、人情世故的小说。 作者将农村的生活图景、人情世故描...
乡音乡情都在大山深处的褶皱里,罗伟章老师的老君山是现实的梦境,又是梦境中的现实。不管是走出大山还是终守故里,终究不过是东家长西家短。
评分群体行为都有其历史根源,即使物质已足够丰富,民间却依旧流传着死在外面不能进灵堂的风俗,很多人还活着却被埋葬,饥饿的记忆就像脐带联系着过去和现在。山和水总带着些乡愁,土路上的瓦砾就是史书白纸上的黑字,乡土文字朴实中又带了些孤独的锋芒,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寻根的责任感,试着沿着现在的生活去探访过去。试读本描摹了父亲生病后的众生相,同根的兄弟表现得却大不相同,兄弟们相互博弈,父亲在一旁沉默不语流下两行清泪,极有画面冲击力。难以想象父亲是怎样满怀愧疚熬过母亲去世后的日子,以至于他在生命的最后忽略了那些时间,把时间定格在母亲还活着的那一天。最后感谢出版社赠试读本!
评分那不过是一个寻常动作,却被罗伟章注意到了,并将其与人的一生及其所在时代联系在一起。这么小的事儿,谁会在意啊?是啊,谁会在意小事。可人生不就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吗?琐琐碎碎,就像“我”在书中碎碎念一样,念着念着,那些理所当然一直陪伴的人,走了。遗憾不知不觉越积越多。想叫时间慢一点吧慢一点吧,它就是不听,也不给犯错的机会,只好小心翼翼,为敲门而忙,生怕敲门把幸福也敲碎……总之,内心总有些许说不上来的心虚。老了,就是死了。但,这就是人生啊。
评分作者在用最松散平淡的话语来叙述一件件直击心门的事件:父亲的病危;儿女的推脱、懦弱和无奈;医院里匆匆一过的生命消失的瞬间和那些把存有希望的生命枝芽掐死在泥土中的人们,他们隐藏在外表下的自我被作者认真又无情地洞悉、袒露、憎恶与怜悯。母亲老去的那个瞬间,竟成了父亲记忆最深处的定格和渴望,贫瘠土地上世世代代积攒的农村意识的冻疮在一点点的溃烂、蔓延、不断感染……然而生为普通人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面对亲人的衰老、世俗的争议和内心的恐惧,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评分作者在用最松散平淡的话语来叙述一件件直击心门的事件:父亲的病危;儿女的推脱、懦弱和无奈;医院里匆匆一过的生命消失的瞬间和那些把存有希望的生命枝芽掐死在泥土中的人们,他们隐藏在外表下的自我被作者认真又无情地洞悉、袒露、憎恶与怜悯。母亲老去的那个瞬间,竟成了父亲记忆最深处的定格和渴望,贫瘠土地上世世代代积攒的农村意识的冻疮在一点点的溃烂、蔓延、不断感染……然而生为普通人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面对亲人的衰老、世俗的争议和内心的恐惧,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