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故事 十二种际遇 透过文字 看那无比真实的人生 这部小说集讲的仍是贾平凹熟悉的秦岭脚下的故事,就像长篇小说《山本》一样,秦岭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缩影,秦岭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在山沟里的人和住在城市里的人都面临着一样的困境——每个人都逃不过你要成为什么人的选择。
贾平凹 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废都》《怀念狼》《秦腔》《古炉》《带灯》《山本》,中篇小说集《制造声音》,纪实文学《我是农民》等。《满月儿》获得1978年首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获得1983—1984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废都》获得1997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倒流河》获得2013年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冒坚持原创的652天要“看到”,看到那些仿佛被遗忘,被忽视的沉默的存在。 提起中国文学里大名鼎鼎的几位作家的代表作,都带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莫言,比如贾平凹。 我以前只是知道贾平凹获奖累累,上学时记住他的名字的真正读法(ping wa),却...
评分贾平凹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大作家,他的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废都》《古炉》《带灯》《山本》等,最近我就在读《秦腔》。这些都是贾平凹老师最有代表性的长篇作品,从他的这些作品里,我们能够从这些近似原生态的、带有西北、秦岭特有生气的文字和故事里,看到多样的、...
评分这是一本跨年读的书!从去年读到今年!马马虎虎算读完了,最开始知道贾老的作品是《丑石》,也记不清是从哪里看到的了,同学们还在讨论贾老的名字是读ao,还是读wa!这次有机会有时间读到这本书也是很幸运的。 文章共12个短故事,分为上中下篇。从人讲到兽再讲到神,有的故事很...
评分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小说本身是精彩的,贾先生文采斐然,笔锋华丽,一本书读下来,不认识的字可能有大几十,我自惭形愧。 这本书的地域色彩浓厚,好几篇小说可能就来自当地传说,“山峁”一词出现了无数遍,读完这本书我也没能想象出这是什么样的景观。 之所以只给...
评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创作时总免不了怀有抨击时弊的情绪,一以贯之,“文以载道”是文学创作逃脱不掉的宿命,写文章是为了警醒世人,莫要逞凶作恶,莫要欺凌霸弱。80年代的作家同样如此,文风里也有一股嘲弄现世的意味,讽刺人心渐失的道德沦丧,追逐金钱的潮流风气,感慨徒劳无...
第一次看贾平凹,原来他是这种风格,荒诞又合情合理,女性在这些短篇中是性与悲的符号
评分三年前在图书馆看过《废都》,读过后劲十足,短篇合集故事情节更加的张力十足,辛辣老道的语言风格,非黑即白的爱情故事,虽然有跨越时代的描写,但感觉人物来来去去还是同一批人,纵向展开是芸芸众生的平凡之路,最喜欢的几篇《美穴地》《白朗》《沙地》,煤老板闲人干部古董贩子猎人,风水先生妖怪驮夫土匪,画家剪纸艺人武师疯子,跟着去故事里体验百味人生,一些民间故事变形而来让人觉得耳熟亲切,睡在哪里不都是睡在夜里,话里有话细细琢磨,愿好生坦荡做人做事,也就无愧于来这世间走一趟了。
评分很接地气的描写,有时候太啰嗦。《阿吉》《白朗》印象深刻,主题似乎不明确,《沙地》《制造声音》篇幅虽短倒有些味道。
评分平凹的文字真是太有辨识度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陕西农村气息…几篇短小说读下来最喜欢中篇尤其是五魁…不过确实有些故事太过于猎奇…已经有点近似于饭后闲谈的感觉了…
评分这不比《废都》好看?印象最深的是《五魁》我刚被男人对女人的“深情”感动得快要掉下泪来,马上结局的转折却让我目瞪口呆,原来男人爱上的是,“纯粹又不离不弃”的守护女人的自己。男人每一步的行为改变了女人的人生,他自以为他给了对方拯救和自由,却又在那自以为是的自由中给了对方无尽的束缚。而女人呢,从始至终,从来没有过自由,她仅有的自由,只是最后选择走向死亡罢了,看得人太难受了。《猎人》没读懂,但是看到一个说法觉得很有道理,“书中自以为是高端猎手的戚处长,其实也只是个猎物罢了。”最喜欢的是《沙地》,和这种男人在一起,生活应该会踏实又安心吧。贾平凹的书读过《废都》和《自在独行》,他的小散文富有生活气息很接地气,但是小说,不管是长短,都很喜欢刻意得对“性”进行描写(这也算是接地气吧)不太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