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到深夜时,你就觉得自己太难了,
可以在天亮前读这本书,发现生活的意义。
-
《白马走过天亮》是言叔夏散文代表作的结集。全书分为三辑:“雾路”“无风带”“光年”。
作者以极为世故又澄澈的文字和稀有的文风,将每个人难以言喻的生命体悟娓娓道出,书写十年间自南部小镇到东部乡间,再到陌生城市间的流转。
日常的牙疼、房间里的衣蛾、深夜时的思考,以至与家人、朋友的别离,都在她笔下化作诗意的文章。
-
【编辑推荐】
※ 这是一本写给焦虑时代的年轻人的书
作者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韧的心,一种纯粹、倔强、自持的生活理念。十余年的漂泊生活里,纵然遭遇磨难、彷徨、抑郁和病痛,她仍旧能从人世的杂芜里,凝出如诗一般透亮的文章来。
※ 阅读她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她的散文金句频出,对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的书写,对生活底层的挖掘,都直击心灵。
※ 简体版新增作者全新摄影,在光影与文字中彰显独特魅力。
-
这不再是一本散文集了,而是一本诗集,一部超现实的画册,或者杨·史云梅耶的动画,甚至一页页的纸上电影。我也不乏看过才华洋溢的青年,但却没有人如她一般,即使蜷缩在角落,仍难以掩抑上天赋予她的光辉。
——郝誉翔
言叔夏是当代散文写作的好手。抒情观物,述事怀人,充满慧心与神思。笔下举重若轻,却自有一种静定悠远的风采。
——王德威
言叔夏自有一套词语的魔术,她有能力争辩,即使在她最忧郁的时候,也还保有几分抽离的洒脱。
——黄锦树
她在荒谬和生活之间找到书写的位置。日常的琐碎,童年和青春,都带有预言和梦的特质。情感细腻,带着诗意的想象,以及“一切怎么如此荒谬”的无奈和欲言又止。
——钟怡雯
言叔夏,当代作家。生于1982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获花莲文学奖、台北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白马走过天亮》《没有的生活》。
◆廖宏霖/东华大学数字文化中心项目助理 言叔夏透过身世的叙事展现出的是某种「非人」的存有氛围, 并据此衍生成一种稀有品种般的文字风格并凸显出另一种原初的创作图像, 在近年来动辄得咎又争议不断的散文文类中, 开发出了令人惊奇的向度。 我好像听过「言叔夏」...
评分 评分 评分“十年里我做了什么?去了一个不喜欢的城市,搬四次家,和三个人分手,换了六分工作。十年里外婆死了。” 人生有几个十年呢?你又如何归纳总结你的十年和十年呢? 年少的家,少年时的漂泊,年长后的流浪,这一路是孤独、寂寞、陌生与自己为伍的日子。穿梭在不同的时间,以看似...
文史哲不分家,但文史哲又有所不同。史求真,语言要严谨;哲思辨,语言多抽象;能把语言文字玩出花来的,到底还是中文系(应该说文学研究)比较擅长。
评分这本书从二月初看到三月初,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小说/散文,一时无从判断写的究竟好不好……很多段落我都直接当没分节的诗来读。 目前只喜欢那篇《辩术之城》,以及《千高原》中那段时间一日一日重复,未来只是谎言的描写。
评分天亮以后,我就要30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如现在这样,一头扎进想做的事中,无所顾虑。读言叔夏的文字,我总不想和天黑说晚安。
评分好无用好漂亮的文章啊。梦游一样的话,箱子里的人,海底的房间,意识流成时间的河。(五星是出于私心和盲目的喜欢)
评分言叔夏的“斐德若”:我成为一个写作的人这件事,和喜爱读书、想成为作家、记录旅行抑或浏览风景……这个世界的一切一切,都完全没有关系。对我而言,这个世界的一切根本不能和写作这件事放在同一个秤杆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砝码。要说唯一有关的话,那一定是鱼怪。是那像是纳西瑟斯水中倒影般的鱼怪,沿着梦境的礁岩,游到我的枕边,湿淋淋地爬上岸来;边摆动着淌水的尾鳍,边摇晃我的手臂,用那不像是人类的声音呼唤着我:醒来吧!醒来吧!醒来以后,突然,像是附魔一般的,不得不拿起笔来了。梦中的场景历历在目。有时像是尘埃一般,轻轻一吹就会四处飘散。我护持那掌心里的沙,谨慎翼翼。十几岁的时候,每次提起笔来,总是去到一条无人的街町,通往港口,绾着发髻的女子要走到港边,跟海鱼见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