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奬、星雲奬得主 女性主義科幻小說傢 喬安娜·拉斯
◆悉數女性寫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舉揭穿文學界的厭女癥傳統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女性主義者喬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論,她在書中模仿文學評論中的慣用論調,以反諷的方式寫瞭一份“抑止女性寫作指南”,以此尖銳地指齣和批評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貶低和無視女性寫作的社會阻力。同時,這又是一部主流視野之外的文學史,它重新搜羅瞭那些被認為不值得瞭解的作品,並對那些文學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爾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貶抑女性寫作,有人是被貶抑者,而有人兩者皆是。
這是一部憤怒又銳利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它直指女性書寫所麵對的結構性暴力,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那些被貶抑的聲音。
···
言辭犀利、精彩至極!
——《紐約書評》
如果還沒讀過這本小書,你真應該找來看看:它依然驚人地緊貼當下......拉斯告訴我們,如果不先問問是誰在評判,基於何種標準,我們就沒法明智地討論哪些作品最重要、質量最高。如果我們不先思考是什麼價值主導瞭文學,以及幾百年來文學準則的形成,我們就無法理解真正的文學價值。
——《衛報》
這是一部風格奇特的作品,它衊視傳統,打破成見。書中羅列瞭所有會導緻我們漠視甚至拋棄女性藝術作品的錯誤態度和觀念。拉斯如此清晰簡潔地界定瞭這些模式,如同將一麵鏡子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
——安妮特·剋洛德內,美國文學評論傢
···
【編輯推薦】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義宣言、裏程碑式的文藝批評。新增由美國批評傢、《我纔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作者傑莎·剋裏斯賓(Jessa Crispin)撰寫的導言。
◆後Metoo時代值得迴顧的經典作品:喬安娜·拉斯帶領讀者在書中重拾一種被埋葬的文學傳統,她那深具獨創性與反思性的文字今時讀來仍然鏗鏘有力,絲毫不過時,甚至齣人意料地關照當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重識那些被遺忘的作傢,重思那些充斥偏見的評判標準。
◆這是一部獻給所有邊緣群體的激勵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勵讀者擁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學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藝術傢、同誌作傢、“地方主義小說傢”,等等。拉斯真誠地指齣,“隻有在邊緣地帶,發展纔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嚮所有曾被貶抑過的邊緣藝術傢,事關我們能否真正地麵對彼此,關注他人的境況。
◆金牌譯者、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章艷翻譯。文字流暢優美,最大程度還原拉斯原作的銳利與憤怒、幽默與力量。
◆本書英文版於2018年再版上市後,封麵隨即在社交平颱上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中文版封麵延續原版的創意思路,由屢獲“中國最美的書”殊榮的設計師周偉偉操刀,通過羅列那些充滿敵意的陳詞濫調,直麵女性寫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作者簡介】
喬安娜·拉斯(1937—2011)
美國著名女性主義科幻作傢、學者。
20世紀60年代,拉斯憑藉其小說《在天堂野餐》在科幻小說界嶄露頭角;彼時科幻小說界幾乎由男性作傢占據,也隻為男性讀者服務,拉斯是最早對此形成挑戰的女作者之一,之後她亦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女性 主義科幻作傢之一。她的主要科幻作品另有《雌性男人》《他們兩個》等;非虛構作品另有《像女人那樣寫作》等。
【譯者簡介】
章艷,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翻譯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理論研究方嚮為文化翻譯和翻譯美學。譯作另有《娛樂至死》《三十而栗》《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安·蘭德專欄集粹》《論小醜:獨裁者和藝術傢》《青春無羈:狂飆時代的社會運動(1875—1945)》《朋友之間:漢娜·阿倫特、瑪麗·麥卡锡書信集(1949—1975)》《重訪美麗新世界》等。
我担心这本书的新一代读者大多会把自己视为抑止者,而不是那个去抑止别人的人——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会承认自己那些无意识的偏见以及各种表现偏见的方式……亲爱的读者,不要在这里寻找你自己的名字,也不要寻找你自己的性别。不要让这本书强化你自己原有的世界观,不要以它...
評分在阅读拉斯这本书时,我开始反复问我自己,在有限的生命经验中,知晓过哪些女性作家和艺术家,如果无法得出更具体的答案,那这个结果是我身处的社会和教育体系所造成的吗?接着我得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定了所谓的“正典创作“是什么,而在这样的...
評分 評分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种比喻——女性写作是戴着镣铐跳舞。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确实深深刺痛着我。女性写作、又或者不止于写作这个范畴,“波及”面还能再扩大一些,女性群体所面对的困境和禁锢是一直存在着的,而在文学界,这种“厌女”的现象更...
因為偏愛女作傢的緣故,一直都知道文學和藝術史對女性作傢及藝術傢的偏見和歧視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但若非本書這樣細緻地梳理,我是沒想到這種偏見和歧視會到這種觸目驚心的程度和廣度,也就愈發堅定瞭自己多年來的這種偏愛
评分看得拳頭發硬。這本書所有的論點都不單單適用於女作傢,而是適用於各行各業的女性。任何職業,隻要變得光鮮變得有利可圖,他們就會開始打壓女性。第一批程序員是五位女性,但現在他們說女性不適閤學計算機。而當女程序員找到瞭工作,他們又會說公司是為瞭“政治正確”,女性利用瞭“性彆優勢”。甚至在許多女性按照社會期望成為幼師、小學教師後,他們還恬不知恥地以“平等”為由,以低得嚇人的標準被錄取男性,擠走瞭比他們優秀太多太多的女性。(作者太喜歡用繁瑣的定語、從句和括號備注瞭,每句話都好長好長。而譯者幾乎是機械式地直譯,有些長達四五行的文字居然沒有一個標點,語言也非常生硬。)
评分前言的提醒很好,讀這本書時不要總把自己代入“被抑製者”的位置,因為那些施害者們也會這麼想。
评分滿腹牢騷,一吐為快。不過搜集那些反麵材料可能也挺惡心。現在很多男人抱怨網上處處有女人「打拳」。這可能顛倒瞭因果:首先是男人處處可以「厭女」。這本書裏隨便一翻就能看到男人為此說過多少莫名其妙的破話。
评分夏洛特·勃朗特完成《簡·愛》時,有評論傢錶示如果是男人寫的,就是一本傑作,如果是女人寫的就讓人厭惡;簡·奧斯汀被認為“欣然接受自己性彆的局限”;西爾維亞·普拉斯和瑪麗·麥卡锡都曾得到寫這些東西的是她們的“男性頭腦”的“褒奬”;喬治·艾略特和艾米莉·狄金森則曾經因為外貌和不生孩子被嘲。 本書就是關於那些因為性彆和身份遭到貶抑的創作者,也關於從社會結構、道德要求到評價體係對女性創作者的壓製—正是這些導緻她們在曆史上湮沒無聞。本書中,你將讀到文學評論中的雙標、歧視和呼之欲齣的男性凝視;對眾多在當時遭受不公評價,死後甚至被遺忘的女作傢的價值重估;也將為許多習焉不察的問題找到答案:寫情感與傢庭真的比寫戰爭和曆史低級嗎?為什麼女性的文學榜樣如此之少?為什麼現代女性雖被鼓勵寫作,作品卻難入文學正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