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女性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重现21世纪的纽约曼哈顿......会发生什么?
畅销书作家安吉拉·兰姆正逢中年危机,她将黏人的女儿安吉拉丢在寄宿学校,飞往纽约研究伍尔夫的多部作品手稿,却意外地遭遇伍尔夫“本人”。前辈大师与后世仰慕者、两位女作家、两个世纪的交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玛吉·吉Maggie Gee
现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副主席、巴斯斯巴大学创意写作学教授,已创作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自传、诗歌等16部作品,其中多部作品在全球被翻译、出版了14种语言。
曾被英国先锋文学杂志《格兰塔》评为“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并提名橘子奖(Orange Prize)、都柏林国际IMPAC奖(Dublin International IMPAC Prize)等多项国际文学奖。
2012年,凭借对文学的杰出贡献,她荣获大英帝国官佐勋章,J. K. 罗琳、大卫·贝克汉姆、金庸等都曾获得此勋章。
这是一封21世纪的情书,是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伍尔夫书迷,向自己所喜爱的过去的作家,所发出的一场想象的对话。 谁不曾产生过这样的心绪呢?想象自己喜欢的作家就生活在身旁,想象她是具体的、生动的,具体到她也许会喜欢这样一顶帽子,生动到她说话时的语调和样子。 这是一个想...
评分 评分蒋方舟曾在信中深情地对张爱玲说:“你诚实得近乎残忍,几乎漫不经心地横刀对自己剖腹,露出惨淡与不堪。” 这是蒋方舟读张爱玲作品之后的感受,但实际上,这样的对话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心,是对她为爱低到尘埃里的一种心疼。 通过文字,我们会找到跨越时空的知音,高山流水、...
女主有点狂躁症倾向实在无法让人喜欢,女儿也没那么出彩,大部分纽约的描述都很无聊,甚至一度想让人放弃,还好伊斯坦布尔的描写挺精彩的。
评分伍迷不可错过的一本书,写作角度好玩的,作者脑洞很大~
评分在西西弗短暂翻过。 把已逝人物写活,跟自己一起行走、聊天,有种搞梦向史同的感觉(…) 但是似乎呼吁女权啊体现人生啊鼓励大家发声啊这方面主题还不错。 如果是书迷,估计会看的很欣喜吧,可惜了,得先看看伍尔夫。
评分假设莎士比亚有位才华横溢的妹妹会怎样?假设提出这个假设的伍尔夫来到二十一世纪又会怎样?玛吉·吉是个幽默又肯下苦工的作家,对伍尔夫的书迷来说,书中的这段旅程处处暗藏彩蛋。但这本书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伍尔夫作品的“小型纪念馆”,反而更像是跨越时间的一场对谈,关于时间,关于社会文化,关于女性,更关乎文学
评分“只有石头,只有石头是永恒的,我们只是影子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