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出品人:
页数:321
译者:陈广兴 南治国
出版时间:2020-8-1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84523
丛书系列:阿兰·德波顿作品集(2020版)
图书标签:
  • 身份认同
  • 自我认知
  • 焦虑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现代社会
  • 迷茫
  • 存在主义
  • 人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支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作者简介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目录信息

序言[阿兰·德波顿]001
界定 005
第一部分 焦虑起因
第一章 爱的渴求 003
第二章
势利倾向 011
第三章
过度期望 023
第四章
精英崇拜 061
第五章
制约因素 091
第二部分
解决方法
第一章
哲学 109
第二章
艺术 125
第三章
政治 179
第四章
基督教 223
第五章
波希米亚 273
致谢 305
图片致谢 30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本质上是空虚的,没有外界的激励人便会失去其灵魂的重量,外在表现为对身份的焦虑,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欲壑难平的煎熬等等。人相当于一个容器,自古以来人就深知这一点,因而开始对这个世界加以改造,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对身份的渴慕,对权力的崇拜,对知识(不是智慧)...  

评分

【我们发现台湾有四亿人口】 这是一句著名的意识形态广告词,但是读懂了字面后的含义你就会明白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词,关乎着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笔下的身份焦虑。 比利是个朝九晚五的贸易公司业务经理,晚上则是兼差的无线电计程车司机。上了电脑色情网站他则是个想...  

评分

1 昨天教师节,打电话给导师。已经有很久没有和老师联系了,不是不想,而是每每念起自己的近况,心里颇有忐忑。虽然,我从不以为自己有多么差,可是,总还是害怕被比较。古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祖宗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总会有什么一边打击你一边...  

评分

评分

一点点感受 我一开始的确是抱着寻求答案的心态去读的,说实在的,谁能给出最符合你的答案呢?所以,无功而返。 也许因为动机不纯的缘故,虽然积极的看完了全书,但却像写在沙滩上的字一样,瞬间就没有了印象。其间,虽然还在盯着书,思想却已经飘走了。 我不知道...  

用户评价

评分

感觉自己已经过了焦虑的阶段了,所以读起来知识密度也不太够。没读完,不算精读。比较贴合时代的一本书。

评分

一如既往好看的德波顿。给现代人的心灵抚慰。

评分

总结成五个字是“吃得太饱了。”

评分

阿兰德波顿作品,《身份的焦虑》。“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更易于追求幸福人生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对家庭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对宇宙美的敬畏、对他人的好奇,以及对音乐和简单娱乐方式的喜爱。”在广告铺天盖地的刺激下,人们不断增加的欲望,盲目跟风追求从来都不需要的东西,然而当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获得之后,在短暂的自我满足之后,并不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幸福。“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印象较深的一个情节,书中提到《伊凡·伊里奇之死》,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的死,对他人而言的意义似乎与死亡无关,同事眼中职位的空缺、妻子眼中抚恤金的数额、女儿眼中婚礼的影响,朋友眼中日程打乱,没有谁对他作为个体存在的消亡真正感到伤心难过和惋惜不已。

评分

包慧怡在翻译讲座上给这位才子的评价是小清新,不过她是就《哲学的慰藉》而言,因为后者起名自那个“译者的保护神”哲罗姆的同名著作,而就是这个半人半神的译者把诗视作“魔鬼的食粮”。余光中则将自己的译者身份等同于祭司,也就是专门伺候“死人”的家伙,古代就是那些代人唱诗的。不过,德波顿的是随笔,翻译不比诗容易,这是因为随笔的内容几乎没有限制——包括各种“子不语”,因此其翻译会难住很多老夫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包慧怡不是老夫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