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支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幸福 是包涵从蝴蝶 到书本 再到微笑的很多东西 仓央嘉措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精英价值观不断袭扰的世界,每个人都想做得更好、拥有更多;我们忙忙碌碌引以为傲,...
评分译文的德波顿系列一直打的是才子牌。拿之于普鲁斯特、蒙田、王尔德相比,广告词更不忘捎带上张爱玲的佳句。我也一直深信不疑,沉浸在第一次他拿概率来解释与前女友相遇之不易所带来的shake里,直到最近入手的两本新作《身份的焦虑》和《幸福的建筑》。 身份一词,对于我而言颇...
评分一点点感受 我一开始的确是抱着寻求答案的心态去读的,说实在的,谁能给出最符合你的答案呢?所以,无功而返。 也许因为动机不纯的缘故,虽然积极的看完了全书,但却像写在沙滩上的字一样,瞬间就没有了印象。其间,虽然还在盯着书,思想却已经飘走了。 我不知道...
… but it doesn’t help at all.
评分包慧怡在翻译讲座上给这位才子的评价是小清新,不过她是就《哲学的慰藉》而言,因为后者起名自那个“译者的保护神”哲罗姆的同名著作,而就是这个半人半神的译者把诗视作“魔鬼的食粮”。余光中则将自己的译者身份等同于祭司,也就是专门伺候“死人”的家伙,古代就是那些代人唱诗的。不过,德波顿的是随笔,翻译不比诗容易,这是因为随笔的内容几乎没有限制——包括各种“子不语”,因此其翻译会难住很多老夫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包慧怡不是老夫子。
评分最近一直希望解决自己焦虑的问题,后来发现焦虑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评分从哲学、伦理、宗教、历史等多个维度阐述和论证一些观点的方式真的很厉害。虽焦虑伴随着生活并不会消失,但是也会给一些懦弱、迷茫、自卑者带来一些安抚与提醒。整书看到最后最大的想法就是存在即是合理的,包容那些唯物主义思想,包容资本阶级观念,同时也需要时常认真思考并坚定内心选择,不受外界声音干扰才是真的强大
评分感觉自己已经过了焦虑的阶段了,所以读起来知识密度也不太够。没读完,不算精读。比较贴合时代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