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支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第一次相见,我并不识他,只瞥一眼,长相一般的主讲,又没有字幕的视频,没有兴趣简直是有理可循的,于是当时错过了《幸福的建筑》;再见却是惊艳,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爱上浪漫》,把男女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莫名幽默,不可否认地,我迷上了他,于是便开始疯狂收集,...
评分有句话是叫“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很喜欢这位矮小睿智的家乡人,我们渴求温饱,安全,尊重,爱与自我实现,从物质到精神,一直是外界在支撑着我们这一颗颗脆弱的心,否则,我们便如那无柱可攀的缭藤,坠入泥土,很快腐烂生臭。我如果爱你,那么也许是因为你给我提...
评分 评分人本质上是空虚的,没有外界的激励人便会失去其灵魂的重量,外在表现为对身份的焦虑,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欲壑难平的煎熬等等。人相当于一个容器,自古以来人就深知这一点,因而开始对这个世界加以改造,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对身份的渴慕,对权力的崇拜,对知识(不是智慧)...
评分阿兰德波顿的书是真的好读,基于作者本人的博学和强大的融汇贯通能力,使读者也能跟着顺滑切换于历史、哲学、经济、政治、艺术多个方面的视角看待由身份引发的焦虑。现在写消费主义的书越来越多了,但大多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且偏向于帮人戒断的指引工具书。但这本不是,笔墨全都在身份焦虑的萌发和发展的过程上,是一本更有阅读趣味的书。
评分分析了一波,也没说应该咋做,唉
评分最近一直希望解决自己焦虑的问题,后来发现焦虑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评分… but it doesn’t help at all.
评分从哲学、伦理、宗教、历史等多个维度阐述和论证一些观点的方式真的很厉害。虽焦虑伴随着生活并不会消失,但是也会给一些懦弱、迷茫、自卑者带来一些安抚与提醒。整书看到最后最大的想法就是存在即是合理的,包容那些唯物主义思想,包容资本阶级观念,同时也需要时常认真思考并坚定内心选择,不受外界声音干扰才是真的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