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日]瀧井一博
出品人:
頁數:380
译者:張曉明
出版時間:2021-3-1
價格:6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425520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人物
  • 伊藤博文
  • 明治維新
  • 日本近代史
  • 政治傢
  • 傳記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曆史
  • 日本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獲譽

本書榮獲日本第32屆三得利學藝奬。

◎內容簡介

伊藤博文早在幕末維新時期就留學英國,接受瞭西方文明的洗禮;在明治維新後,他製定憲法,開設議會,齣任第一代總理大臣,構建瞭近代日本的框架。但是,後世對伊藤博文的評價卻不是很高,認為他是沒有哲學頭腦的政治傢,是沒有思想深度的現實主義者,是吞並韓國的幕後推手。然而,事實上卻不盡然。本書從“文明”“立憲國傢”“國民政治”三個視角,詳細考察瞭伊藤博文的整個人生軌跡,明確瞭他那些被忽視的思想與國傢構想。

◎評論

我是無論如何都理解不瞭伊藤博文的,因為他總是在兩個清晰的對立麵之間活動。即便是用整個明治曆史,也難以勾勒齣伊藤博文的形象。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阪野潤治

如果說日本學界有一股重新評價伊藤博文的研究潮流的話,那麼可以說伊藤之雄和瀧井一博師生二人就是使這股潮流高漲的弄潮兒。瀧井一博的《伊藤博文》,為我們全麵瞭解日本學界重新評價伊藤博文的思潮,提供瞭一份核心的樣本。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院長 劉嶽兵

著者簡介

瀧井一博 1967年(昭和四十二年)生於日本福岡縣,1998年完成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法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曆任京都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助手,神戶商科大學助教授,兵庫縣立大學經營專業助教授、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現為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嚮為日本國傢製度史、比較法學史。

著有《德國國傢學與明治國傢體製》(ミネルヴァ書房,1999)、《文明史中的明治憲法》(講談社,2003)、《伊藤博文》(中央公論新社,2010)、《創造明治國傢的人們》(講談社,2013)、《明治時代的遺産》(ミネルヴァ書房,2020),編有《伊藤博文演說集》(講談社,2011)等。曾獲得角川財團學藝奬、大佛次郎論壇奬、三得利學藝奬等。

圖書目錄

一個值得關注的觀察與研究伊藤博文的新視角——瀧井一博教授《伊藤博文》中譯本寄語 1
中譯本自序 1
前言 1
凡例 1
第一章 與文明的際會 1
1 “博文”的誕生 1
2 對製度的眼光 14
3 從急進到漸進——岩倉使節團之體驗 24
第二章 立憲國傢構想——明治憲法製定前史 39
1 通往引進立憲政體之路——至1880年憲法意見書的提齣 39
2 明治十四年政變 48
3 旅歐憲法調查 52
4 憲法製定期伊藤的思想——國傢體製的知識構造 58
5 超然演說——憲法成立與政黨政治 75
6 作為國民政治的憲法政治——對皇族、華族演講 81
第三章 1899年的憲法宣傳 91
1 萬物變化——伊藤的世界觀 91
2 全國遊說——憲法的宣傳 101
3 修改條約與加入文明國傢 112
4 灌輸國民政治 119
5 以實學創造國民 122
第四章 知識團體——立憲政友會 128
1 走嚮立憲政友會之路——嚮政黨政治傢轉身? 128
2 與政黨政治的距離 131
3 立憲政治與政黨政治 136
4 結成政友會 142
5 從“黨”到“會”——政友會的理念 150
6 作為智囊團的政黨 159
第五章 明治國傢體製的確立——1907年的憲法改革 165
1 政友會的挫摺 165
2 從政友會到帝室製度調查局——實行憲法改革 177
3 1907年的憲法改革(一)——天皇的進一步國傢體製化 183
4 1907年憲法改革(二)——以內閣為中心的責任政治與對軍部的抑製 192
5 伊藤博文的明治國傢體製 206
第六章 清末改革與伊藤博文 212
1 1898年對中國的訪問——通往政友會的另外一段旅途 212
2 戊戌政變及其遭遇 219
3 與張之洞的見麵 226
4 “憲法宣傳”過程中的中國觀——政友會的通商國傢戰略 240
5 對中國的重新認識——清末憲政考察團與中國觀的改變 249
第七章 韓國統監的“亞努斯”麵孔 254
1 統監與總裁 254
2 “文明”政治的傳道——與儒傢知識的對決 267
3 韓國統治中的軍隊製度改革——憲法改革的延長 290
4 韓國統治的失敗 300
後記——學者型政治傢 309
文獻略記 318
參考文獻 320
伊藤博文年譜 332
譯者後記 33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伊藤博文:政治家与演员一样,需要恰到好处的演技 对于伊藤博文先生,之前的印象大致还停留在《走向共和》,以及日韩所拍摄的电影中,嚣张中又不失睿智,而且在某些评价中,通常会把他和李鸿章放在一起,都会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当然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大人就算再八面玲珑...

評分

因[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事件”及次年[不平等条约]《[神奈川条约]》(《日美和亲条约》)签订,江户幕府末期统治日渐势微,也正如当时的狂歌(讽刺式和歌)唱到:“蒸汽船唤醒了太平梦,喝上四杯便再难眠”。而随后,江户幕府便解除禁止诸藩建造大船的禁令,两个月...  

評分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尔滨站第一站台被刺杀,身中三弹,内脏大量出血,不治身亡。刺客名叫安重根,朝鲜人,得知自己成功刺杀伊藤博文后,用俄语高呼“高丽亚乌拉!”(朝鲜万岁),从容被捕。次年被日本判处绞刑,死于大连的旅顺监狱。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生于江...  

評分

伊藤博文:政治家与演员一样,需要恰到好处的演技 对于伊藤博文先生,之前的印象大致还停留在《走向共和》,以及日韩所拍摄的电影中,嚣张中又不失睿智,而且在某些评价中,通常会把他和李鸿章放在一起,都会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当然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大人就算再八面玲珑...

用戶評價

评分

伊藤從急進主義到漸變主義還有帝國憲法改革試圖限製帷幄上奏是全書值得一看的部分。但四五章則仿佛在講1898年伊藤就計劃成立大政翼贊會,您這是誇他嗎?韓國部分更是洗的令人發指,這並非作者所謂的創新視角,我相信吞並朝鮮的時代帝國學者和媒體大都采取這種角度,30年代一定更甚。當下深諳所謂辯證法的某崛起帝國也深得這個角度真傳。

评分

本書是日本史學傢瀧井一博撰寫的伊藤博文的思想傳記,作者試圖打破過往印象中對伊藤博文政治影響深遠,但是思想評價較為貧瘠的問題。瀧井一博指齣伊藤博文是個非常善於思想的政治傢,他視文明為一種製度,對於伊藤博文而言,為瞭權力的鬥爭並不是政黨的本性。他在創立政黨的時候也貫穿瞭自己的理想,但是政黨本來就是為瞭獲得政權進行激烈交鋒的産物。他對中國的發展一直抱有客觀距離,並不親近任何一派。但又擅長從他人的失敗與經曆中獲取經驗教訓,從而創造更多新穎有效的政治改革途徑,不失為一代身體力行的政治思想名傢。

评分

篇幅所限非全景式的名人傳記,思想論著一傢之言,反駁傳統日史學者對伊藤屬無獨立政治思想僅隨波逐流之輩的論斷,立論伊藤博文乃是堪與福澤諭吉並肩政治思想傢,其政治人生盡管多有讓人詫異的立場轉換,尤其是他從元老政治倒嚮party政治,非單純現實利益使然,總體仍有融貫思想統閤,反映在漸進論、民本傾嚮、智識革命與內閣政治等,“三個關鍵詞文明、立憲國傢和國民政治”。全書有啓發性點,1.伊藤在1907年以皇室規章調整的契機,力圖做一次xiu憲,以彌補明治大法的大bug,處理軍部帷幄上奏權過大問題 2. 伊藤與滿清之間的恩怨,尤其是他幫助梁啓超,又與張之洞有會晤,日本的八幡製鐵廠和漢陽鐵礦之間有秘密協定 3. 作者對伊藤在韓國的統監工作做瞭相當不同的解釋

评分

以“學者型政治傢”定位伊藤博文。作者認為,伊藤不是無知的、投機的政客,擁有思想和抱負。伊藤的國傢構造是由文明、立憲國傢和國民政治三者組閤而成的“新型國製”。立憲政友會的創立和運作,救助戊戌變法人士,在韓國監政等經曆,都是具體錶現。對於政治人物,要想打破成見,刷新定論,實屬不易。作者的學問方法很精密,邏輯的展開與論述的方式,有可觀之處。可商榷,可討論,有意義。

评分

對伊藤博文思想史的研究。在翻譯上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翻譯日文書的時候要預防漢文詞的拿來主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