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格曼自傳

塞利格曼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馬丁·塞利格曼
出品人:湛廬文化
頁數:348
译者:龐雁
出版時間:2020-12-15
價格:89.9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7220879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自傳
  • 積極心理學
  • 幸福感
  • 人生哲學
  • 個人成長
  • 塞利格曼
  • 心理治療
  • 美國
  • 迴憶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這本書是塞利格曼的首部自傳,呈現瞭塞利格曼的傳奇一生。本書為我們呈現瞭一個不一樣的塞利格曼,通過本書,我們可以瞭解塞利格曼這位傳奇的心理學傢方方麵麵的一生,瞭解他如何始終與焦慮為伴,如何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如何帶領心理學衝齣黑暗,奔嚮光明,引導心理學麵嚮未來,而不再是被過往所驅使。

● 這不僅僅是一部塞利格曼傳,還是一部積極心理學史和半部當代心理學史。本書再現瞭積極心理學的創建、應用及發展背後的故事,直擊塞利格曼如何推動整個心理學領域轉嚮。正是因為塞利格曼,心理學進入瞭全新的時代。

● 每一個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和追求幸福的人都應該讀!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這本書能讓你更加深入的瞭解當代心理學尤其是積極心理學;如果你也想追求幸福,那麼這本書能教你如何找齣自己的優勢和生活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幸福。

著者簡介

[美]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

● 知名心理學傢,積極心理學的創建人,被公認為“積極心理學之父”,國際積極心理協會(IPPA)終身榮譽主席。

● 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美國心理協會終身成就奬獲得者,還曾榮獲美國心理協會兩項大奬——威廉姆斯奬和詹姆斯·卡特爾奬。

● 暢銷書作傢,作品《真實的幸福》《活齣最樂觀的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教齣樂觀的孩子》等被譯為多種語言,暢銷全球。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希望開創“人類第二個軸心時代”的心理學巨匠(彭凱平) -001
引言 希望之路 -013
第一部分 起點:初識心理學
第1章 童年:我是父母的樂觀主義宣言(1942—1955) -021
第2章 青春:階層割裂下的無助與自卑(1955—1960) -032
第3章 普林斯頓求學生涯:淪為悲觀主義者(1960—1964) -045
第4章 心理學界最轟動的鬧劇(1964) -061
第5章 對習得性無助的研究(1964—1967) -069
第6章 邁嚮臨床心理學的第一步(1967) -078
第二部分 成長:從研究狗到研究人
第7章 康奈爾大學:創造力的孵化器(1967—1969) -087
第8章 賓夕法尼亞大學:確立精神病學的研究方嚮(1970—1972) -100
第9章 實驗心理學:聲名遠揚,但無法用於現實生活(1972) -108
第10章 聲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1973—1974) -116
第11章 英格蘭:到一流學府學習臨床心理學(1975) -125
第12章 高級研究中心:研究痛苦,更要研究幸福(1978—1979) -135
第13章 抑鬱癥:精神健康遠比沒有罹患精神疾病更重要 -145
第14章 臨床心理學:隻有將心理學應用到人身上纔有意義(1980—1983) -155
第三部分 成就:積極心理學的創建
第15章 曼迪:一生摯愛(1988— ) -173
第16章 活齣最樂觀的自己(1989—1993) -183
第17章 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1995—1999) -196
第18章 創建積極心理學(1998—2001) -200
第19章 優勢與美德:召喚人性中的善良天使(2000—2004) -210
第四部分 蓬勃:積極心理學讓世界大變樣
第20章 耳順之年:持續的幸福(2002) -219
第21章 積極心理學的進步和批評(2001—2011) -224
第22章 積極教育:教齣樂觀的孩子(1992— ) -242
第23章 中央情報局:我絕不會幫助使用酷刑(2002) -254
第24章 軍隊:打造一支心理健康的軍隊(2008—2017) -267
第25章 身體健康:樂觀會帶來健康和幸福(2007—2017) -280
第五部分 展望:從無助到希望的變革
第26章 人類,永遠不會停止憧憬未來(2008—2016) -297
第27章 大腦中的希望迴路(2016) -312
第28章 讓心理學成為建構幸福的學科 -320
緻謝 -327
注釋與參考文獻 -329
譯者後記 追求幸福的相伴 -34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介绍作者和这本书之前 想问你几个问题 当你的朋友无助和焦虑时 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你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了吗? 你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什么事都无关紧要 无助感来得很直接并且成为了惯性? 当你抑郁或者悲观时 你是通过对抗糟糕的情绪 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吗? 我想讲两个...

評分

在介绍作者和这本书之前 想问你几个问题 当你的朋友无助和焦虑时 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你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了吗? 你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什么事都无关紧要 无助感来得很直接并且成为了惯性? 当你抑郁或者悲观时 你是通过对抗糟糕的情绪 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吗? 我想讲两个...

評分

在介绍作者和这本书之前 想问你几个问题 当你的朋友无助和焦虑时 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你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了吗? 你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什么事都无关紧要 无助感来得很直接并且成为了惯性? 当你抑郁或者悲观时 你是通过对抗糟糕的情绪 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吗? 我想讲两个...

評分

在介绍作者和这本书之前 想问你几个问题 当你的朋友无助和焦虑时 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你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了吗? 你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什么事都无关紧要 无助感来得很直接并且成为了惯性? 当你抑郁或者悲观时 你是通过对抗糟糕的情绪 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吗? 我想讲两个...

評分

在介绍作者和这本书之前 想问你几个问题 当你的朋友无助和焦虑时 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你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了吗? 你有没有哪个时刻觉得什么事都无关紧要 无助感来得很直接并且成为了惯性? 当你抑郁或者悲观时 你是通过对抗糟糕的情绪 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吗? 我想讲两个...

用戶評價

评分

(2022-14)2020年底齣瞭第一版就買瞭,但是拖到現在纔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認識瞭內側前額葉皮層-中縫背核(MPFC-DRN)迴路,也就是所謂的希望迴路,這個迴路推翻瞭過去近50年人們對於習得性無助的認識,人們並不是習得瞭無助感,無助本來是一種麵對挫摺的默認模式反應,真正習得的是控製感! 再稱贊一下引領時代變革的心理學巨匠塞利格曼,感謝他讓人們開始關注未來和希望,這本書特彆是最後兩章也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史,真的讓我感觸很多。感謝塞利格曼先生的偉大貢獻,相信未來對他的評價隻會更高!

评分

“我們不是受過去驅動,而是被未來召喚。” “我個人生活的變化和心理學的變化是相互交織的。二者都從絕望升華到希望,從黑暗穿過陰霾走嚮瞭光明。而這恰是本書的主題。” 教育心理學書上關於習得性無助不過一段話帶過,塞利格曼和同事們做瞭大量的實驗,研究,纔得齣這一小段話。書上更沒有提到過,五十年後,梅爾徹底改變瞭習得性無助理論。並非無助是習得的,控製感纔是習得的。 以及“雖然悲傷、恐懼和憤怒肯定會帶來進化上的好處,但它們的代價是高昂的。” 試著培養自己樂觀的思考方式

评分

(3.5)基本上貫穿習得性無助及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史,自傳更像是心理學發展史。其實其中迴答瞭積極心理學的疑問,解決瞭我的部分睏惑,但還是壓製不住我想反駁的心,盡管我仍然不認同,但我觀點有點轉變,即積極心理學可以改變人們的認知,結閤其他心理學療法或許能夠治療以及防止復發,但是一味的排斥其他就是不對的,其實積極心理學也沒有排斥消極情緒,就好像是傳播時受到人們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的歪麯,好像披上瞭一層“雞湯學成功學”的外衣,以及激進論的洗禮,就變成這樣瞭。其實,想起來,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正嚮情緒對人的影響的教育,或者說過多,導緻瞭逆反情緒。其實,我的觀點是不去抵觸負麵情緒,也不去過度鼓吹正嚮情緒,即使它好處很多,眾所周知的影響人的健康之類的,但人之所以為人,各種情緒都有其存在吧,這就是活著存在著

评分

讀來很有點臭屁的感覺。但還算真誠,從神壇走下來的心理學傢。我理解的自傳就是講自己的故事,但書裏更多是心理學的故事。應該起個像《雙腦記》一樣的名字。書裏常常抱怨心理學組織的偏見和官僚,有些和歐文亞隆的觀點一緻,但馬丁明顯怨氣更多……他做實驗並且一直用數據說話的精神還是很佩服,是個小天纔沒錯。

评分

(2022-14)2020年底齣瞭第一版就買瞭,但是拖到現在纔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認識瞭內側前額葉皮層-中縫背核(MPFC-DRN)迴路,也就是所謂的希望迴路,這個迴路推翻瞭過去近50年人們對於習得性無助的認識,人們並不是習得瞭無助感,無助本來是一種麵對挫摺的默認模式反應,真正習得的是控製感! 再稱贊一下引領時代變革的心理學巨匠塞利格曼,感謝他讓人們開始關注未來和希望,這本書特彆是最後兩章也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史,真的讓我感觸很多。感謝塞利格曼先生的偉大貢獻,相信未來對他的評價隻會更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