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時期的難題,是西方帶來以“器”緻富強的模式,和儒生傳統的治國正道存在距離。郭嵩燾的曆史意義,則在於他是中國人開始從“道”的層麵正視西方、對待西方的時代思潮轉捩點。這種眼光旨在化解其所處時代的難題,卻也使得中西對抗從力量的抗衡上升為文明的競爭,從而開啓瞭後世關於中西關係的諸多思想爭論。本書從郭嵩燾的生平經曆和思想變化中,不單純探討一個人物如何“超時代”,更試圖看到他如何在同時人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形成瞭獨特的解答思路。
李欣然,1986年齣生於廣東汕頭,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曆史係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晚清史,側重於思想與政治方麵。
读此书实乃一大震撼!李欣然为罗志田老师博士,而其本硕专业为国际关系,跨专业读博,不可不谓一步险棋,而李之思路及运笔却毫无学科隔膜,读其后记方知李读书深思之勤,无怪乎能如此体察幽微。传记类的线性叙述模式已然蔚为大观,而李欣然还能综合日记、诗文、奏折乃至他人著...
評分读此书实乃一大震撼!李欣然为罗志田老师博士,而其本硕专业为国际关系,跨专业读博,不可不谓一步险棋,而李之思路及运笔却毫无学科隔膜,读其后记方知李读书深思之勤,无怪乎能如此体察幽微。传记类的线性叙述模式已然蔚为大观,而李欣然还能综合日记、诗文、奏折乃至他人著...
評分读此书实乃一大震撼!李欣然为罗志田老师博士,而其本硕专业为国际关系,跨专业读博,不可不谓一步险棋,而李之思路及运笔却毫无学科隔膜,读其后记方知李读书深思之勤,无怪乎能如此体察幽微。传记类的线性叙述模式已然蔚为大观,而李欣然还能综合日记、诗文、奏折乃至他人著...
評分 評分原來郭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鼻祖
评分非常欣賞此種以具有時代典範意義的重要政治/學術人物為中心、“論世”與“知人”互見的思想史路數(“重要”、“中心”人事研究似乎在以“新”為名的學術認知中也有些“落後”意味)。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並不依賴於鋪陳不易得或不常見的“稀見”史料,而是著重於對主乾史料反復消化,其認識論的層次感明顯,“眼光”在曆史性與思想性之間做瞭很好的平衡(郭嵩燾其實並不是一個近代哲學研究價值很高的人物,因其言說不太形而上且體係性弱)。基於近代中西關係演變這一大問題,作者對中近史前人言說和今人研究所形成綫性知識譜係的解構,對人物如何因應時代、錶達睏惑與定位自身的復雜化、多維度把握,與其後記中所交代自身閱讀與學術旨趣因生活、因時代而轉變的軌跡,兩者遙相呼應。好的思想史研究確實是讀者能從中看到作者自己及其對自身時代關切的。
评分擇善而取
评分擇善而取
评分原來郭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鼻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