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李仁淵
出品人:
頁數:3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2
價格:8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50629301
叢書系列:學衡現代知識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晚清史
  • 媒體史
  • 知識分子
  • 文化史
  • 社會史
  • 近代中國
  • 傳播學
  • 思想史
  • 報刊學
  • 社會變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齣版為中心的討論》為颱灣地區學者李仁淵所著, 原為作者碩士畢業論文, 後由颱北稻鄉齣版社於2005年齣版。本書考察瞭19世紀中葉以來,西洋的各種傳播形式對晚清中國有何影響,這些影響産生什麼效果,以及在晚清社會政治與思想的變遷中新式傳媒發揮瞭什麼功用等問題。題材的選擇上,以文字傳播,特彆是報刊與印刷齣版業為論述中心。

作者試圖探究晚清傳播媒體與思想、政治、社會之間互動的問題,旨在把傳播媒體當作一種社會機製,主要針對於士人階層與代錶專製王權的政治體製,討論其間社會關係的變化,欲初步地勾勒齣其大緻趨勢。該書是學界較早關注晚清報刊發展及其與政府、士人之間關係的一部專著,舉凡研究框架、方法及論點等,具有多方麵的啓發意義,其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大陸學者的注意。

本書的齣版被收入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孫江教授主編的“學衡現代知識研究叢書”,叢書緻力於從“全球本土化”——全球視野、本土實踐——角度推動近代知識變遷的研究,目前已齣版瀋國威《嚴復與科學》、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著者簡介

李仁淵,美國哈佛大學曆史與東亞語言係博士、颱灣大學曆史係碩士(1999.9-2002.10)、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1995.9-1999.7),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其主要研究方嚮為明清社會史、中國文化史。代錶著作除本書外,有論文《閱讀史的課題與觀點:實踐、過程、效應》,還譯有《哈佛中國國史06•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中信齣版社2016年版)。

圖書目錄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目錄
自序1
序論
第一章1895年之前新式傳播工具的引入
第一節傳教士與宗教性期刊
第二節外國商人與商務期刊

第二章傳播媒體的政治化
第一節從《萬國公報》到強學會
第二節《時務報》的組成與發行
第三節《時務報》與戊戌時期報刊的影響

第三章從海外到國內
第一節戊戌之後的流亡者與新式刊物
第二節從流亡到留學:思想資源的轉嚮與留學生報刊的政治化
第三節海外刊物的銷售渠道與海外新學的影響範圍

第四章從租界到內地
第一節上海的優勢與言論空間的構成
第二節內地的啓濛:擴大傳播範圍與建立新群體

第五章官方的迴應
第一節禁製
第二節對抗
第三節規範

第六章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江南為例
第一節晚清士人社會地位的變遷
第二節傳播媒體與士人的轉型結論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評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評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評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評分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初版。 感兴趣的主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的效果?是否改变了既有的专制秩序?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发挥什么...

用戶評價

评分

其實給一個四星就行瞭,考慮到是碩士論文,必須加一星,話說,作者現在研究的時間段從近代史到明清華南社會研究,時間很接近,但是畫風完全不一樣瞭。

评分

問題明確,思路清晰,聚焦於1895-1911晚清新式報刊的快速發展,抓住瞭問題的核心,甲午以後士人與新式報刊的結閤,從而使得新式報刊井噴式發展,而士人群體則逐漸轉型,是一個權勢轉移的過程。有些段落持續論說,論證稍顯不足,瞭解到是碩士論文改寫而成,4星加到5星

评分

其實給一個四星就行瞭,考慮到是碩士論文,必須加一星,話說,作者現在研究的時間段從近代史到明清華南社會研究,時間很接近,但是畫風完全不一樣瞭。

评分

此書可看作一部從晚清到民國新式傳媒發展演變史,其中1895年的節點意義、上海租界的特殊地位、時務報和蘇報案的典型性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新傳媒的橫嚮聯結破壞舊傳統的縱嚮秩序,官方對新傳媒由禁製和對抗走嚮規範化,都寫得很精彩。信如書中引詩所雲,“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新式傳媒帶來的啓濛和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拉近瞭思考與行動的距離。隻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今日禁製的技術又上瞭新颱階,讓人想到梁啓超說的防民之術突破先進之國以及書中所說的節製自由的幽靈,曆史於是為不隔。廿一年十二月七日閱訖於湖大背光室,適與傅、嚮二兄歸自貴築也。

评分

望塵莫及的碩士論文,與理論(多次引用哈貝馬斯、安德森)對話的同時始終緊扣曆史實際的命題,與尋常理解的媒介反映論不同,李仁淵反復在思考為何媒介技術引入中國卻未在社會結構與思想文化上有相對的迴應,印刷資本主義並未在中國近代有著風行草偃的強力作用。媒介在書中不是起因,不是主導力量,而是在社會階層變動之際起到瞭加速製造事件之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