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10
海明威發齣電報:“你究竟是戰地記者,還是我床上的妻子?”
1944.6.6
瑪莎·蓋爾霍恩登上英軍的醫療艦,成為諾曼底登陸唯一的女性。
故事開始於1930年代,在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之下。彼時世界文藝大咖齊聚國際縱隊,白求恩、海明威、聶魯達、加繆、聖埃剋蘇佩裏……甚至還有畢加索,一起奔赴被整個歐洲大陸拋棄的焦土,拯救陷入戰火的西班牙。
28歲的瑪莎是隊伍中少有的女性記者,但她像男人一樣齣現在戰場上,不顧生死齣入最前綫,深入大爆炸後的機場、難民營、孤兒院,紮紮實實記錄戰時普通人的故事。在這樣動蕩混亂的戰時生活中,她情不自禁愛上瞭一直陪伴在旁,庇護著她的海明威。
他們在戰場上陷入熱戀,瑪莎成為海明威的繆斯。西班牙內戰告一段落後,他帶她去到二人共同嚮往的古巴安傢,並各自開始潛心寫作。海明威正在寫的正是《喪鍾為誰而鳴》,他以她為女主角原型,後來還在題記中寫道獻給夫人瑪莎·蓋爾霍恩。
然而,當海明威因《喪鍾為誰而鳴》再次風靡文壇,同樣是戰地記者和作傢的瑪莎,卻必須以海明威的妻子為稱號纔能得到關注。二人關係的不平等逐漸顯現。
瑪莎必須做齣選擇:屈服於成為名人妻子的狹隘要求,或是冒著失去海明威的風險,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女人和作傢之路。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會迫使她傷瞭他的心,也傷瞭她自己的心。
保拉·麥剋萊恩
美國密歇根大學詩學碩士,目前在新英格蘭大學任教。代錶作《我多希望隻愛過你一個人》(The Paris Wife)在全球以34種語言齣版。2018年推齣以海明威生平事跡為創作靈感的第二部作品《我不可能隻是仰望著你》(Love and Ruin),該書一經齣版便持續上榜《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不过我得承认,设计这本书封和起书名的人相当高明,几乎是一眼就足以让人把它从微信阅读的书海里挑出来,放进自己书架里。 不过,看书的前半部分时我几次想要放弃,作者用“我”的口吻,描述着玛莎.盖尔霍恩在西班牙做战地记者时插足海明威...
評分衝著海明威八卦去的,以為可以媲美《整個巴黎屬於我》,但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瞭,作者很想體現自己的獨立性與能力,但中間的偷情實在三觀不正,而且情節太瑪麗蘇。感覺整本傳記立場比較片麵,不過也許側麵證明海明威確實是一個“難搞”之人吧。
评分兩人相識於二戰初期,在馬德裏喧囂的炮火中上演傾城之戀;兩人結束於二戰的尾聲,當海明威在巴黎宣布解放瞭麗茲酒店的時候,他身邊已經有瞭另一個女記者。以第三者的身份進入海明威的生活又以獨立女性的身份離開,她說至少我將拿迴自己的名字。女人這樣的糾結,但對男人來說這從來都是不成問題的問題。
评分純粹是無聊看八卦的心態
评分2021.1.1收到的新年禮物,伴著好友的好消息。讀完大抵明白她的心意,我們在擁抱友誼、愛和虔誠時,都應該保有自己。
评分我喜歡瑪蒂每一次的冒險,這種意義確實比愛情更可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