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成熟期。然而,物质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并未给生活在东京福生区美军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带来幸福;相反,在他们眼里,社会就像一只巨大的黑鸟,在城市上空投下令人无处逃遁的阴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这群人整日无所事事,沉溺于放浪形骸的生活。但在狂热过后,却发现自己对人生迷茫如故。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非常规的青春小说,带有自传性质,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空前繁荣,一群失去人生目标的日本青年,在横田美军驻日基地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作品充满酒神般的狂欢气质,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短暂的快慰和其后的虚无感、绝望和焦虑。新版特别收录村上龙发表作品25年后的回顾解读《关于“丧失感”》。
~
·日本文坛才子村上龙24岁时(1976年)发表的小说处女作,一举夺下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以及群像新人奖。
·作品长销不衰,仅在日本总发行量已超过350万册,在年轻人的知名度可媲美西方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品内容大胆不羁,语言风格强烈,开创“透明族”的文学流派,在青年读者圈,尤其是亚文化读者圈里,具有极高的人气。
村上龙(1952- ),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作家之一,曾任日本芥川奖评委(2000-2017)。24岁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在日本社会引起巨大轰动,被授予第19届群像新人文学奖和第75届芥川奖。出道40多年间,才华横溢,特立独行。不仅出版长短篇小说、随笔评论、书信访谈等逾百部,更是游走于音乐、电影、舞台剧等各类艺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报纸用的无聊凑稿,给上海译文社村上龙小说集做的。 村上龙24岁时写就的成名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末尾,那个含有其自己影子的,在美军驻扎基地旁吸毒、酗酒、群交、狂欢的青年,最后倒在了草地上,隔着腕脉划伤的碎玻璃片,观望到了近似无限透明的深蓝天空。...
评分战后的日本可以说是世界最荒凉的地方,不在于物质资源的匮乏,而在于精神世界的崩塌。一个崇尚崇拜与等级尊严的民族,却在赌上自己国家命运的冲锋中败下阵来。狂热到偏执的武士国在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人文主义交汇中愈发找不到自我。 而在战后出生的诸如村上龙一代作家,可以说...
评分(一)顿悟 从小说文本看,这句“魔咒”的结构作用,不难理解:作者用破碎跳跃的叙事结构、意识流等写作手法,在占小说近95%的篇幅中,铺陈出一片极度的混乱与迷茫。当主人公即将彻底崩溃之时,却在余下的5%中,因发现“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而获得了神秘而宝贵的“顿悟”。 ...
评分老实说,并没有看懂这本书,如果它是一个寓言的话。但也可以说我看懂了它,也正因为它是一个寓言,一个游离在现代,也许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个寓言。就像罗兰巴特“能指的银河系”里的一颗星,它的光如此的异样,但是却影射着某种我自己内心的邪恶。我想说它是一个关于放纵...
评分于是我慢慢地、随心所欲地把我的所见和所思组合起来,搜寻做过的梦,搜寻读过的书,搜寻所有的记忆,经过相当的时间,它们便形成了一幅照片,或者是一种纪念照似的情景。 我把新跳入眼帘的景物一个个加入到照片里,终于,那照片里的人物活动了,会说话唱歌了。于是,必然地,它...
打开书之前听别人说这本书有些重口味,不适合我。当时我就急了,不可能!你可以怀疑我,但不能怀疑我接受重口味的能力!重口味还能重到哪儿去?!打开书之后,对不起,是我幼稚了……我给作者跪下了……太可怕了……
评分感觉这个评分略低了,情绪电影一样的写作,没有清晰的故事人物,而是一种氛围和状态。村上龙说想写丧失感,读这本书还是需要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并不是一本只在写吸毒滥交的书。
评分粘稠,浑浊,肮脏,颓废,迷茫,荒芜感,恶心,晕眩感,毒品,性滥交,幻觉,污秽,一切令人不适的词都在这本书里面以电影的镜头被剥开播放出来。属于日本那一代人的疼痛过程。实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目标后,丧失了之后的目标,迷茫了放松了不知所措了
评分不喜欢~很讨厌这种特别颓废的状态~
评分像一张精致的拍摄垃圾堆的摄影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