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 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实践的,是非常有必要介绍给大家的。本书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让大家对历史人类学有一个宏观把握。
赵世瑜,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教育部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主要著述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多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最后个例中研究晋祠的文章总让人感觉在史料与观点间有点脱离。
评分122页,注释11,丁荷生的论文题目中“莆田”误写为"莆仙"。
评分122页,注释11,丁荷生的论文题目中“莆田”误写为"莆仙"。
评分第一篇梳理学术史,第二篇讨论几个核心概念,并勾勒思考方法,第三篇为具体的实践例子。对概念论述条理清晰,又是极好的历史人类学脉络梳理。可结合《在历史中寻找中国》一起阅读,会加深对华南研究所探索出的历史人类学的旨趣的理解。
评分前面温故,最后山西的案例对我来说几乎是新知,用墓志看聚落的方法对我来说启发挺大的。所以看书缘分也挺奇妙的,我刚看完《梦醒子》沈爱娣提到晋祠和山西村落的水利祈雨,接着就看到赵老师对它们的分析,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